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信息时代的课堂“点晴”
——曾都实验小学在省电教作品大赛中摘金夺银
作者:张顺
  近日,在湖北省教师电教作品大赛决赛暨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湖北区选拔赛上,曾都区实验小学教师万波涛主讲的《燕子专列》荣获基础教育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类一等奖,宋秀华主讲的《轴对称图形》荣获二等奖。该校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用信息技术为课堂 “点睛”,促进教学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
  走在“触电”的前列
    说起在全省200多位入围者的决赛中,如何过关斩将、脱颖而出,万波涛和宋秀华依然历历在目。从送录像课参评,到接到入围通知、到省城参加决赛,面对几近苛刻的专家评审团,说课、答问,几个回合下来,辛苦、紧张、激动、喜悦五味杂陈。
    《燕子专列》是一篇讲述人们爱护环境的课文,万波涛在教学中,为实现紧扣“爱”字这一主线、“读中感悟”的教学思路,燕子“唧唧”叫声,奔向远方的火车,瑞士人民纷纷出去拯救濒临死亡的燕子的图片,如“点睛”之笔,跃然课堂……学生们在读、在听、在看的感受过程中,被深深感动;专家们挑剔的目光,也顿时变得柔和……
    而宋秀华却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了相对枯燥的数学课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出现了生动的完全不对称的笑脸、青蛙、蝴蝶、蜻蜓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张图片的左边和右边,先让学生说说观后的想法,思考并讨论两边一样的检验方法,观察教室里有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再展示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对称的物体的图片,由读到看、到想,再到做,学生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被激活了,动手剪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信息技术的“点睛”之笔,营造了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枯燥”的数学课也变得生动有趣受到学生的欢迎。
  从学生到“先生”
    曾都实验小学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了多年。许多如今的电脑“高手”,想起当初连鼠标键盘都不会摸的“菜鸟”日子,不禁哑然失笑。
    该校校长张光顺说,学校对教师的专项培训非常严格,上课、做作业、考试,一点也不马虎,每一个教师必须认认真真地做“小学生”。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中不适应时代潮流的部分,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让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每年省电教馆组织的相关活动,学校都鼓励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积极报名参加,并请专家来校授课,培养自己的“种子教师”,使教师基本掌握了ppt基本操作,文字、图像、声音与视频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多模板教学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等信息技术手段,从而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更大的活力。
  百花盛开香满园
    艰苦的学习,赢得了丰硕的成果。老师们纷纷在自己的课堂上,融入了信息技术元素。英语教师王清教《Whereareyoufrom?》这课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和法国的国旗,还出示各国具有代表性的物体如:中国的长城、天安门、故宫;美国的白宫、纽约华尔街;日本的富士山、和服和木屐;法国的凯旋门;英国的大钟,格林威治天文台等。学生大开眼界,豁然开朗,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很快掌握了新知识。
    音乐教师刘小娥在教学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当学生们欣赏到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看到美丽壮观的布达拉宫以及藏族人民献哈达时,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好多同学跟着画面跳了起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刘小娥老师说,小学音乐教材大多是文情并茂的作品,有好多内容适宜于对学生直观性教学,进行发散性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挖掘教材所涵盖的相关内容,演示多媒体课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挥想像,拓展他们的思维,把音乐课上好,上活。
    各科老师竞相使出信息技术的“十八般兵器”,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活更有效率。在老师们的教育与熏陶下,学生们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更加津津有味,并在各类“触电”的比赛中纷纷获奖。在第八届湖北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第23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中,该校林俊超、辛隽哲等多名学生获奖。
  
    本报记者 张顺 通讯员 晓云 彩霞 平静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信息时代的课堂“点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