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老校发“新枝”
——环潭镇小激活“素质教育”侧记
作者:常跃耀
本报记者 常跃耀 通讯员 杜良才 日前,记者来到随县环潭镇中心小学,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的新气象让人耳目一新。该校校长闻新说,这都是学校多年探索素质教育办学之路取得的成果。 学用结合,增强实力 环潭镇小建校已有105年,搬入现址也已有57年。俗话说:“树老根多。”该校在岗的57名教职工中,30岁以下的仅有10人,推行新课改有一定的难度。 于是,学校想方设法筹措经费,对教师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老师们还抓住一切机会,到宜昌、武汉等地“取经”,到市实验小学等校观摩优质课。今年4月,闻新到武汉参加弟弟的婚礼。看到吃饭的酒店在水果湖小学附近,闻新喜出望外,干脆“厚”着脸皮“蹭”到水果湖小学学习了一天半,记了3000余字的笔记,装满了2个U盘的学习资料。 光学习还不够,老师们积极参加竞赛,增加“实战”经验。闻新说:“我们是‘边学边用,以赛促练’,能拿奖更好,拿不到奖也可以锻炼人。” “奶奶”自学队 记者在采访时得知,环潭镇小有个规定:50岁以下的同志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这一规定本来对年纪大的同志“网开一面”,但几个50岁以上老同志不干了。 今年已经52岁的女老师罗安云得知这一规定后,约了几个一般年纪的老师,成立了“奶奶自学队”,“泡”在电脑上苦学起来。年轻的教师成了她们的“技术教练”,她们也成了年轻教师的精神榜样。如今,罗老师她们已经能使用多媒体教学,用网上资源备课。其熟练操作的程度,一点也看不出她们曾是完全不懂电脑的“菜鸟”。 是老师也是“妈妈” 环潭镇小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 年龄偏小,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留守儿童”的比例达30%。低年 级的老师都是“老师”和“妈妈”两 个角色“一肩挑”。今年被评为“随 县十佳师德标兵”的廖芬老师就 是其中之一。她记不清给学生送 过多少次饭、多少次送生病的学 生就医。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今 年1月,天下着雨雪,班上学生廖强病了。她先把他送到卫生院治疗,又骑摩托车到十几里外去接廖强的母亲到卫生院。回来时天黑路滑,连人带车摔进水沟里,只到晚上十一点多,廖老师才鼻青脸肿地回到家里。 环潭镇小的努力催生了素质教育之花。近两年,该校产生两名省级骨干教师、两名县级骨干教师,发表论文73篇,该校师生数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老师和学生们用一张张奖状、一座座奖杯,回馈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