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甘作基层公安“老黄牛”
记随县公安局厉山派出所民警周仕昌
  本报记者陈晓林通讯员章勇袁红召
    临近元旦、春节,正值盗窃等治安案件高发期。作为随县政府所在地的厉山镇,由于人口流动的增多,“压发案”的任务更重。近半个月来,随县公安局厉山派出所户籍警周仕昌格外辛苦:白天要忙日常户籍管理工作,夜里还要和同事们一道排班巡逻,眼睛时常熬得红红的。他今年59岁了,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老干部”。
    派出所负责人席光勇对他说:“老干部!你的年龄大,又有病,晚上不用跟我们一起巡逻了。”
    周仕昌却回答:“没事!我穿一天警服,就要顶一个人用。我的身体还吃得消,用不着特殊照顾!”
    周仕昌1950年8月出生,随县新街镇人。他1969年参军,复员后于1977年参警,在基层公安派出所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个春秋。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他一直承担着户籍内勤工作。30多年来,他走遍了厉山镇的山山水水,跟当地群众十分熟悉,走到哪里,都有人认得他,和他打招呼。群众们称赞他正直、朴实、善良、和气,是个亲民、爱民的好警官。他的同事焦高俊说得更直接:“再过大半年,老干部就要退休了。可看看他工作的那种热情劲、认真劲,谁不佩服他呢!”
    户籍室联系着千家万户,是人民警察和群众的连心桥,是公安机关对外形象的窗口。要想将窗口擦得更亮,更好地服务人民,必须对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必须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周仕昌细心钻研户籍业务,力求用最短的时间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他热情对待前来办事的群众,坚持做到“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声问候、一样对待”。一次能办成的手续不让群众跑第二趟;手续不全的,一次告知到位,不让群众多跑冤枉路。为了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周仕昌建议所领导将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及项目装框上墙,率先在户籍室实行了警务公开,并制作了“办理户籍手续明白卡”放在办公桌边,谁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只需抽张卡便一目了然,方便了群众办事,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解决一些边远地区或特殊群体办证难的问题,他还经常带上手续上门服务。
    “周警官为了我家大人和孩子迁移户口、办身份证,先后来了三四趟。有一次雨后路湿,车子陷进泥坑里,车轮飞溅的泥巴把他们的警服都湿透了。他们真是诚心为我们老百姓服务的好警察呀!”12月22日,厉山镇三星村2组的村民邹信付提起周仕昌,一脸的感激。
    老邹的家庭是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妻子罗涔菱是重庆市忠县洋渡镇人,属于三峡移民。罗涔菱于2002年来厉山镇结婚后,又先后于2002年和2004年把父母和两个儿子从重庆迁来了。由于移民落户工作政策性强,每一次办理户口迁入手续和身份证明,周仕昌都来到邹信付家里和他岳父母家实地走访,了解他们落户后的居住和生产生活实际情况,为他们及时享受移民扶持政策提供真实准确的人口信息资料。如今,邹信付夫妇承包了40亩水面、20亩果园,前不久还办起了厉山镇欢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生活富裕安定。来来往往中,周仕昌警官也成了他们家的朋友。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
    厉山镇辖区常住人口7.3万人,户籍登记管理面广、量大,任务非常繁重。早些年,由于农村税负重,许多村组有瞒报人口现象,也有部分老人和外出打工人员自己迁出户口不再落户,造成事实上的“黑户”人口。近年来,由于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出台,这些村民因为没有户籍,享受不到优惠政策,纷纷要求重新登记户籍。每接受这样一个申请,周仕昌都不怕麻烦,从厚厚的户籍原始底册中或人口普查资料中查找证明资料,有时还进村实地走访了解,准确及时地给当事人办理户口簿和身份证,使这些村民也享受到了国家的“阳光政策”。
    2003年,原封江乡并入厉山镇;2005年,厉山镇30个村(居委会)整合为19个村(居委会),村名也出现了较大变动;最近为配合区划调整,厉山镇又增设3个社区居委会。镇、村级组织机构的每一次变动,都牵涉到户籍登记资料的重新更改调整。每一次变动,周仕昌都要连续加班加点几个月,清理更改一遍相关户籍资料。2006年,办理二代身份证的工作启动,每天来所里登记的人都排着长长的队伍,老周一天到晚坚守在第一线,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按时按质完成了任务。
    周仕昌的胸前没有荣誉勋章,也感受不到鲜花和掌声,但是他能深切地感到群众对他的赞许和信赖,能感受到群众对他的热情和支持。他怀着对公安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群众的无限热爱,认真履行着为人民服务的承诺,甘当基层“老黄牛”,用心血和汗水谱写出一曲“爱民、便民、利民、为民”的篇章!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甘作基层公安“老黄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