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始祖崇拜与文化弘扬
——略谈炎帝神农文化的特点与时代意蕴
  回溯中华文明史,炎黄以其创造性的功绩居于源头。炎帝神农早于黄帝轩辕,生活于先民们由“茹毛饮血”走向原始农耕的时代。
    时代造就了炎帝神农。这位“起于烈山”的农耕领袖立足江汉,面向长江,纵横江淮河汉,他开拓农耕的社会实践,如8000年前的一盏明灯,照耀民族进步的历程。
  炎帝神农的特点
    炎帝神农之时,社会生产力低下,生存条件恶劣,先民们处于艰难困苦之中。那时,天广地阔,土地肥沃,民众嗷嗷待哺;只要有人登高一呼,加以指点,从之者众,即形成聚落、部落。这指点者,就是领袖。
    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炎帝神农的实践活动,表现出四大特点:
    1、创造性。
    从无到有,勇于开拓,善于创新。许多异想天开的事情得以实现。
    野兽→圈养→家兽,如牛、豕、鸡、鸭,捕之山野,驯之栅栏,由“野”而“家”,原始的养殖业由此诞生;
    野生谷类、麦类→探索性栽培→变种→规律性栽培;由“野生”到“变种”到“驯化”栽培,稻、麦等“五谷”问世,原始农业由此横空出世;
    渔猎(收益风险大、偶然性强)→农牧(收益较稳定、有规律性);炎帝神农带领部族告别渔猎时代,步入了原始农业社会;
    放火烧山→开垦耕地→制作耒耜→种植粮食,意味着先民们完成了从渔猎到定居农耕的转变,社会实现了今天所说的跨越式发展。
    炎帝神农氏的创造性,集中表现在解决先民们生存方面的基本问题,实现由渔猎的风险时代到较为安宁温馨的农牧时代的转变。改善生存环境,解放生产力,增加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
    2、开放性。
    登高望远,广采博纳,炎帝神农乐于学习借鉴其它部落、其他地方的有效实践,总结提高原始农业文明。
    从史典和民间传说中,我们了解到,炎帝神农活动的范围相当宽广:
    湖北:随州市、襄樊市谷城县、神农架,鄂西北汉水流域;
    湖南:株洲市炎陵县、耒阳,湘东南一带;
    长江流域多数省份和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南、山西、河北,都有炎帝神农活动与实践的传说与故事,很多地方还有与炎帝神农相关的地名。
    以汉水流域为中心地带,炎帝神农四出游历。我们推想,他的游历是一种考察、观察、沟通与学习。这种开放式的心态与活动方式,推动了炎帝神农部落的进步、发展。
    3、实践性。
    炎帝神农崇尚亲历亲为,“教民耕种”、“日尝七十毒”,他是一个想到哪干到哪,走在部落前列的排头兵、实践者。
    4、草根(平民)性。
    炎帝神农生活在部落之中,走在民众的前列,没有特殊化,没有等级制。
    生产实践:亲历亲尝,与民众共苦同甘。
    成果分配:平等、平均,耕而食,织而衣。
    人际关系:无相害之心。
    《庄子·盗跖》:“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状态。
    典章不举,制度未立,国家尚未形成。但炎帝神农时代对生产力的推进,为后来黄帝时代、夏时代建立国家奠定了基石。
  炎帝神农是一面文化旗帜
    炎帝神农制耒耜,植五谷,教民耕种,发明原始农耕文明;首倡 “日中为市”、“物物交换”,“日尝七十毒”,始有医药。如此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万世钦佩感念,他和黄帝轩辕一起成为华夏文明源头杰出的人文代表。
    1、炎帝神农是人不是神。
    炎帝神农时代,文字、绘画尚未诞生。炎帝神农的形象,是根据周人记述的传说、碎片式的史料所描述的。“人身牛首”,“头上有两角”,随州市神农广场的雕塑采用了这一图腾符号造型。炎帝神农故里的炎帝神农大殿,有一尊炎帝神农雕像,圆脸、阔额,五官端庄,有先祖之刚毅,无图腾之牛角。在这个大殿里,炎帝神农回归了“人祖”形象,比较接近历史的真实。
    拨开传说的迷雾,追寻与联缀碎片般的史迹,今人仍然可以认定:炎帝神农是人不是神。炎帝神农头上的牛角由他善用牛喜欢牛而来。牛是农耕部落的图腾符号与依赖之物。
    2、炎帝神农是一群人。
    炎帝神农制耒耜,植五谷,尝百草,疗民疾,首倡日中为市。
    这些发明创造,是前无古人的,也是划时代的。是一个人完成的吗?甚至我们还可以问,是一代人完成的吗?
    当代的杂交水稻试验成功,袁隆平院士花了几乎一辈子的精力。这是在科技先进的21世纪。8000年前,把野兽驯养成家兽,把野稻子驯化成“家稻子”,恐不是一代“炎帝神农”能够完成的。我们可以猜想,是一群人、一个部族的人历经几生几世的接力,一棒传一棒,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而终于种出了先民们赖以生存、我们今天仍然赖以生存的水稻。
    炎帝神农是这一群人的杰出代表。
    3、炎帝神农是一个部族。
    炎帝神农之世,国家形态尚未形成,处于氏族社会,这是当时大的时代背景。
    炎帝神农的称号,有学者认为至少使用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影响到整个长江流域,包括长江的支流汉水、湘江。学者们进而认为,炎帝神农是氏族社会时期我国南方强大的氏族部落,其氏族酋长或部族首领称为炎帝神农。
    4、炎帝神农是一个文化符号,一面文化旗帜。
    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一起,并称人文始祖。
    炎帝神农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源头;农耕的开山祖宗。
    牛、火、五谷、医药、茶,组成了炎帝神农的文化符号。
    喜牛、崇火、尚农,组成了炎帝神农的文化品性。
    生生不息,开拓进取;向往幸福,追求发展;平等与共,和谐安宁。这些文化元素构成了光耀后世的文化旗帜。
    高举着炎帝神农文化大旗,先民们走出了“茹毛饮血”时代,走进了原始农业文明,走进了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
    炎帝神农的开创性、开放性、实践性、平民性,对后世有广泛的影响。人们纪念炎帝神农、缅怀人文始祖,是为了继往开来,承上启下,开拓更美好的未来。寻根问祖,实际上是寻文化之根、发展之根。
    (作者系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随州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刘永国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始祖崇拜与文化弘扬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理论】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