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干部要有理论兴趣
近日读书,颇受感悟。德意志民族是出现过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众多世界级大哲学家的伟大民族。恩格斯在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 “在德国最深沉的政治屈辱时代曾经是德国的光荣的伟大理论兴趣”。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暴露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德国人的理论兴趣,只是在工人阶级中还没有衰退。继续存在着。在这里它是根除不了的”。当前,重温一下恩格斯讲的这个理论兴趣问题,对于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很有现实意义。 兴趣是人的一种稳定的、持续的心理倾向,集中反映着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爱好和向往,也直接反映着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高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人的兴趣真是五花八门,千差万别。但是,在林林总总的兴趣当中,毕竟还是有着雅俗之分,文野之分,高低之分,美丑之分。人是由猿进化来的,人身上至今根深蒂固地保持着许多动物性本能,而且永远不可能彻底消除。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的,就是人有思想。用西方一位哲学家的话说,人就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我以为,在人的精神追求中,理论兴趣是一种最高级、最高尚的兴趣。因为这是一种探求人、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思维活动。恩格斯说过:“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感觉只能解决现实问题,理论才可以解决本质问题。只有掌握了理论,人们才能登高望远,洞幽察微,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迷障明规律。在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命运之所以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这个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年恩格斯充分肯定了德国工人阶级中的理论兴趣,那么在今天,我们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后来人,作为新世纪建造者,更有必要把深厚的理论兴趣保持下去。因为我们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是空前巨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理论思维,就不可能正确的把握这一工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侧面、各个局部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也不可能正确处理好各种相互关系,胜任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同时还要看到,我们的历史使命不但包括改造客观世界,而且包括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如果缺乏理论兴趣,不可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领导干部的理论兴趣问题,不同于一般的个人爱好,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生活情趣,而是反映着一个人的政治责任感、革命事业心,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 无论学习什么,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科学理论很难从个人头脑中自发地生长出来,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外面的“灌输”;理论兴趣也不像人的本能那样与生俱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对于缺少理论兴趣的人来说,理论书籍是那么枯燥无味,令人头痛;而对有理论兴趣的人来说,学习和钻研理论的过程,则如沐春风,如饮甘醇。学习理论不仅能增长做好工作的本领,而且能获得精神的滋养、心灵的慰藉,使人达到眼界开阔、头脑充实、思想升华、心境澄明的美好境界。 (作者系随州市经济开发区农村工作局局长) 李清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