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震动灵魂”的话语
  在当前火热的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新的形式,层出不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空前加强。但是,虽说教室整齐划一的“排排座”,变成了百花盛开的“团团座”;老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的“百家争鸣”;老师由“演员”而成为“导演兼演员”,貌似将聚光灯下亮相的位置让给了学生,但实际上,对老师的主导作用,却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位老师感叹,以前是“满堂灌”,45分钟讲下来,不说句句是真理吧,总还有些有用的话,即使有少许纰漏,也容易“蒙混过关”;现在可不行了,讲得少,就要讲得精,就要讲得恰到好处,“震住学生,可不容易啦!”
    由这位仁兄的 “震住学生”,我想到了费孝通先生“震动灵魂”的话语。
    在中国学界,费孝通先生是大师级的社会学家、教育家。“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位著作等身的费老先生,在九十高龄的时候,给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决心补课。
    学海无涯,费老先生没有被自己头上的光环耀花了眼睛,而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种种不足,决意加以弥补。他回忆20世纪30年代在燕京大学求学时,讲到派克教授给他“灵魂上的震动”。
    到燕京大学讲学的派克教授,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当时已是大学四年级学生的费孝通,选修了他的课程。在第一堂课上,派克说:“在这门课里,我不是来教你们怎样念书,而是要教你们怎样写书。”
    60多年后,费孝通先生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激动不已:他打动了我们的想像力,开了我们的心窍。他反对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要读死书,不要死读书。几个“死”字,把我们吸引住了。他鼓励大家要大胆提出假设,然后再用观察到的生活事实,来肯定或否定这些假设。听了派克老师的第一堂课,当时的费孝通有前所未闻的新鲜感。随即,他又反省到,其实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在五四运动时,早由胡适等人传入,早就听说过,是“老生常谈”的话。但从派克老师口中听到,为什么会那么激动?原来类似的那些话,没有进入头脑,而被多少年读死书,死读书的传统卡住了。派克老师把这个障碍踢开了,把脑门打开了,老话变新变活了。这一变,就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这句话,为费孝通一生的学术经历开出了一条新路,“在灵魂上震动了一下!”
    看来,“震动”年轻费孝通“灵魂”的,并不是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绝唱”,更是一句早已由别人讲过的“老话”,派克教授不过是在正确的时间,讲了一句正确的话,并身体力行。
    而在正确的时间讲正确的话,恰恰是一门艺术。
    派克教授面对的,不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而是即将学成闯天下的费孝通们。“教你们怎样写书”,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方法,而是一个人生目标。如此,求知欲旺盛如费孝通者,怎么能不好好享受一下“灵魂”的“震动”呢?
  
    (张顺)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震动灵魂”的话语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