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药引子
  从去年腊月起到现在,我已连续咳嗽一月有余。昨天,文友瓦戈对我说,咳嗽也有拖成大病的,并催促我早治。他是医生,他说的话我不敢不听,他还亲自给医院放射科打电话,安排我照X光。
    X光的结果是没有大问题的。瓦哥说,先吃几副中药再说。我说,只要不打针,不在医院耗费时间,你说了算。于是瓦哥一单子就开了五副,看那中药方子,我心里先苦。
    抓药的是位美女,她抓药的当口我问道,这副药里有没有药引子?要不要我自己去搞药引子?美女道,这是普通的中药,没有药引子。于是,我回家百度了一下“药引子”,那美女果然说的没错,并不是每副中药都要用药引子。
    想起十年前冬天某日的一件事来。父亲坐股神经痛加重了,打针吃药无济于事。我请了个老中医为父亲开了个治风湿病的方子。药是不贵,十几味中药都是常见的,小时候也大都采过。我问医生,这药管用么?他说,药是管用,只是药引子有些难。
    我是知道的,一副药没了药引子,就像一锅豆腐没点卤水,一个机关没有了领导,那药效是要大打折扣的。
    我疑惑地看着老先生,问道,什么样的药引子,只要我能办到的。先生说,新鲜的“瓦松”。我第一次听到“瓦松”这个词,但我知道它一定是种植物。我问,‘瓦松‘是什么,在哪儿能搞到?先生说,屋面瓦沟泥土中一种当年生植物,深宅大院老屋面上多有那东西。不过,现在是冬季,本地是找不到了。
    我有些怅然,心想这老八股挺会捉弄人,明知我办不到,还出这样的难题。看到我有些为难,老先生说,这季节南方有,只看你有没有那样的条件。我连说没有。过了一会,他说,你还是没有真孝心,前些天一个搞建筑的老板也给他父亲配了这方子,你猜怎样?药引子第二天就通过航班空运到了武汉。
    我被那中医搞得很没面子。看我的狼狈样,他反而又宽慰我来。他说,药引子是可以替代的,最原始的药引子治病效果当然最好,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刚才说的老板那条件,这样吧,你回家自己去扯一把金银花藤子做药引子,虽说效果差点,保你吃完药好个八成。
    我哎哎地答应了。心想,早说金银花藤子不就得了,他明知道我是没能力从南方空运药引子的。我并不怨恨那先生捉弄我,事实上,即便当年我有那样的经济条件,也未必会像那个建筑老板,花大把的钱去搞药引子。
    那副药虽然没有治好父亲的病。可那天医生说的话从此就埋在了心底。我从药引子这件事中悟出了一些道理:为父母尽孝是要付出代价的,身为人子,当父母为疾所困,我们应竭尽全力为他们医治,纵是耗完了金钱和精力而无能为力,也终能落个心安理得和问心无愧。
    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孝心。不过我想,倘若真的花太大的精力去搞一种未必能治好病的药引子,我的父亲也不会高兴的。父亲一生节俭,他从不主张花冤枉钱去挣面子,他时常对我们说,孝顺,其实就是顺长辈的心意,若是尽孝时违背长者的心愿,那还叫什么孝。
    中国孝文化史可谓灿烂辉煌,历史上,割自身之肉做药引子为父母治病的孝子数不胜数。据《嘉靖应山县志》载,元朝应山人高可寿,就是当时全国的十大孝子,他割肉奉母的孝行已载入元史孝义传。还有明朝宝林人陈桂,其母黄氏病危时,闻肱肉做药引子可以治此病,便毅然剜下肱肉,后来其母服药后果然康复。明朝应山人罗牛儿,也是割股肉煮粥为母亲治病,虽说她母亲最终不治身亡,可他的孝行也被载入史册。
    这种孝举,如今看来是骇人听闻。实际上,用人肉做药引子是一种时代病,但在愚昧落后的封建时代,谁能开一副治愈这种时代病的良药?即便有一剂良药,又用什么做药引子呢?
    常常跟朋友们一起讨论治病与治世的话题。仔细想来,社会其实跟人体一样,也会时常遭遇病毒的侵袭。就拿当今少数为政者所做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黑恶势力对社会公共秩序的挑衅,还有开发商暴利背后的高房价,哪一样不是社会肌体病态的产物?在治世的药里,什么样的药引子才能做到“药到病除”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很多人在为此殚精竭虑。
  
    (朱光娣)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药引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