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帝神农生于随州
作者:烈
华夏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地——烈山 (又名厉山),坐落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厉山镇烈山南麓。 《路史·后纪三》载:“炎帝神农氏,姓伊耆,名轨,一曰石年,母安登感神于常羊,生神农于烈山之石室。”“烈山”“山高一里,下有一穴”,即其诞生所在。昔日穴口上建有神农庙,内塑其像,常年祀之。后屡修屡毁,仅存神农洞。洞口“方一步”,洞内可“容数人立”,壁石凝苍显绿,极具古色。 春秋 《礼记·祭法二十三》:“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厉氏,炎帝也,起于厉山。” 春秋《国语·鲁语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三国时韦昭注:“烈山氏,炎帝之号也,起于烈山,《礼记·祭法》以烈山为厉山也。”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晋朝杜预为其作注曰:“烈山氏,炎帝也,起于厉。” 西晋皇甫谧 《帝王世纪》:“神农起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又曰:“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氏,又曰本起烈山,或称烈山氏,一号魁隗氏,是为农皇,或曰炎帝。” 南北朝南朝刘宋盛弘之《荆州记》:“随郡北界有重山,山有一穴,云是神农所生,周围一顷二十亩地,外有两重堑,中有九井,相传神农既育,九并自穿,又云:汲一井则众井动,即此为神农社,常年祀之。庖羲生于陈,神农育乎楚,考籍应图,于是乎在。” 南北朝南朝刘宋《异苑》卷二:“随县永阳有山,壁立千仞,岩上有室,古为神农窟。窟前有药丛茂,莫不毕备,又别有异物藤花,形似菱菜,朝紫,中绿,晡黄,暮青,夜赤,五色迭耀。” 唐《括地志》:“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昔神农生于厉乡,所谓列山氏,春秋时为厉国。” 唐李白《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 宋《资治通鉴外纪》:“天下号曰神农,本起烈山,称烈山氏。” 明随州知州范钦《神农洞天碑记》:“惟炎帝神农古迹著本州厉乡之烈山,山下有神农庙,庙中有神农洞,即号‘洞天之所’。皆为上古遗踪。其势召尧,其形磅礴。” 上述记载表明,炎帝神农生于厉(烈)山。厉(烈)山位于今随州北,冈峦起伏,树木葱茏,峭岩幽谷,清泉古洞,构成一幅风光旖旎、雄伟壮观的山水画卷。烈山拥有九岭,九岭拱成烈山。九烈山岭由南向北依次为:钻断山、耕耘山、百草山、五帝山、三皇山、葫芦山、洞天山、登天山、寿星山,沿龙脉河一字儿排开。目前,当地尚有神农洞、神农宅、神农井、神农社、神农碑等遗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