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扣“三个着力” 建设太平新农村
朱汉英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广水市太平乡确立了“打造秀丽富裕新太平”的主题。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尾年,也是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效的第一年,太平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紧扣“三个着力”,促进太平发展新跨越。 着力发挥两大优势。一是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太平两河三岸,12座小一、二型水库,有丰富的河沙资源,充足的水资源,河沙储量达2000万方以上,这些条件有利于太平建材业和水产综合养殖业的发展;河滩地多达5000余亩,有利于发展速生意扬林。二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太平在外成功人士多,他们思路开阔,人脉广泛,热心家乡建设,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要借助外力,内引外联,争取太平发展的更好外部条件。 着力擦亮两张名片。一是擦亮革命老区名片。1922年5月,第一个随应党支部在太平肖店成立,并发展了第一批党员;猫子湖村的28位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新四军伤病员躲过敌人的一次次搜捕,使猫子湖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嫂村。先辈已去,当年会址仍在,朝盐罐的竹林不断传唱着红嫂的故事,要充分挖掘这些历史的文化内涵,通过市老促会帮忙,对上争资立项,将老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建成红色旅游区。二是擦亮特色农业乡镇名片。太平因盛产吉阳大蒜而闻名,2007年被评为随州市特色农业乡镇。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大蒜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要加强产品包装,扩大以大蒜为主的蔬菜种植业规模,通过建设农产品贸易市场,拓宽对外销售渠道,努力把太平建设成为武汉市的菜篮子。同时加大油菜种植面积,加强低产林改造,大力发展油茶种植业,努力把太平建设成天然植物油生产基地。 着力加强三大建设。一是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全力培植乡村财源。近三年来,我乡广辟招商渠道,引进兴办了6家规模企业,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乡政府成立了由一名副书记任组长的招商专班,常年招商,为企业服务。整合资源,利用亲情、友情、乡情广开招商引资渠道,利用闲置的校舍、山场、水面以及待开发的矿产抓招商,利用大蒜、油茶等特色产品抓招商,实现转换培植,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出台制定招商优惠政策,制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吸引更多的客商来太平投资兴业,鼓励更多的能人志士创业发展,激励更多的干部群众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形成了全乡上下共同抓招商的浓厚氛围。经过不懈努力,先后引进了年出口创汇约800万美元的广中电机电器、投资3000万元的湖北省广水市电缆电线有限公司,目前两公司已经正式开工生产。二是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全力改变农村面貌。发展新产业,积极引导各村发展一村一品,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建设新村庄,发挥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好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严格建房秩序,抓好沼气新能源建设、村庄绿化和房前屋后卫生整治工作,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建立新机制,重点是建立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依法有偿转让土地,以加强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一事一议和公益事业筹款机制,鼓励农民自发发展公益事业;建立村民自治机制,健全各种群众自治组织,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水平,引导农民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三是加强集镇建设,全力提升集镇品位。三年来,全乡在集镇建设方面共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新建了中正街,引资开发了太平南街,新建了太平大桥,北移广安公路500米,拉开太平集镇建设框架,使太平集镇规模由1.5平方公里扩大到3平方公里,实现了集镇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排水畅通化。下一步集镇建设的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南街基础设施,沿太平中街向北打通一条连接通道,使太平集镇向北拓展向西延伸。同时,采取借地生财、以镇养镇的办法,加强集镇建设用地的收储、开发和管理,采用招商引资的办法,广泛吸纳民间资金,统一开发商贸街,新建一个多功能农产品交易大市场,把太平镇建设成为广水市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 (作者系广水市太平乡党委书记、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