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山一中的高效“学习网”
作者:常跃耀
11月1日,从城区转学到随县厉山一中就读的李思瑾,2个月了,孩子的变化很是明显,喜欢得大耳环不戴了,长指甲变短了,每天与学习走得更近了。孩子的妈妈李女士高兴地说:“她不仅学习进步了,自身素养也得到了提高,跟同学相处更和谐了。这些变化与厉山一中高效的‘学习网络’悉悉相关,很多家长慕名而来。” 厉山一中打造高效“学习网络”,已有2年多时间,在实践中,该校不断摸索探究教育教学创新之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这里的课堂更像舞台,“你说罢来我登场”。该校创新推行“三—162”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三”是指三种基本课型,即自学课、交流课、练评课。“162”是指一个学科学生助教,六人一个学习小组,两名学生结成师徒。“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自学、交流、练评把教学个体、学习小组、学生助教、教师释疑有机结合起来,编织一张缜密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网络,让每一名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发展。”厉山一中校长汪心甫介绍说。 该校班级学习小组根据学案自学,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懂的问题“徒弟”请教“师傅”,“师傅”不懂的请教组长,组长不懂的请教助教,助教不懂的,教师全班释疑。学习好坏直接评价到组,学生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我要学。教师还不时参与小组讨论,体验当学生的感受,既了解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又能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学生体验到教师的艰辛,从而更好的配合老师。 “上课再也不感到苦恼了,这种课堂教学让我找回了自信。”该校八(3)班的李龙飞同学激动地说。 (本报记者 常跃耀 通讯员 鲍亚忠 郑道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