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发展林产工业 繁荣林业经济
何运平
  “工业兴市”为我市林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将借此东风,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准确把握新形势,客观分析新情况,科学谋划新举措,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我市林产工业大发展,促进林业经济大繁荣。
  产业现状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先后实施了速生丰产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防林工程、高效经济林工程等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全市新造速生丰产林基地50多万亩、经济林基地100多万亩;年出圃苗木3000万株以上,年活立木生长量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8.92%。
    林产工业初具规模。2009年全市林产工业实现产值22.96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54%,今年上半年林产工业实现产值18.79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73.3%。林产工业逐步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基本形成了食用菌加工、木材加工、林产化工多门类生产体系。投资4亿元的中盐银港(湖北)人造板有限公司25万立方米人造板项目正式投产。
    要素市场不断完善。林产品市场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林产品流通网络不断完善,全市有功能齐备、辐射力强的林产品交易市场10余家。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方兴未艾,全市建立涉林合作社42个,带动林农5.8万户,林业产品年销售额达13亿元。
    科技应用成效明显。全市推广应用林副产品储藏加工及人造板生产等新工艺新技术10余项,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30%,科技成果推广率超过40%,科技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主要问题
    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滞后。我市工业原料基地建设起步晚、规模小、档次低、带动力弱,不能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少。全市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只有14家,林产品名牌产品只有4种;林产业链不长,产业层次低,粗放型经营多,集约型经营少,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
    产业管理服务不到位。我市林业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顺,管理部门服务意识还不强,企业发展环境还不优。
  主要措施
    抓基地建设,着力培育林产工业原料。加强菇耳林基地建设,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低产林改造等重点林业工程带动菇耳林基地建设,力争到2015年,菇耳林基地达到200万亩;加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通过林板一体化经营,推进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力争到2015年速生丰产林基地达到250万亩;加强木本油料基地建设,通过组织发动、典型带动、科技驱动、政策推动等多种措施,强力推进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力争到2015年木本油料基地达到100万亩。
    抓企业培育,着力壮大林业龙头企业。培育大龙头,重点发展以中盐银港(湖北)人造板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企业,以三友食品、神农生态为龙头的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以华益油茶、田丰木本油料为龙头的木本油料深加工企业。力争到2015年,培育壮大过10亿元龙头企业3家、过亿元龙头企业5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家。打造大园区,以推进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实现林产业集中集约发展,力争到2015年,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实现产值40亿元。
    抓品牌建设,着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强对“大洪山”等省著名商标、“小森林”、“随峰”、“三里岗”等省名牌产品商标的保护和开发,使之成为我市产品进入国际国内大市场的通行证;对具有地方特色、消费者认可的林产品,加大开发力度,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形成新的品牌;加强质量管理,采用国际标准,提高品牌产品的知名度,争取得到国家权威部门的推荐和认可,争创国际名牌;发挥品牌优势,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林产品名牌产品达到10种。
    抓体制创新,着力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开发林业产业;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引导林产品加工企业兼并、联合,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建立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活力;充分挖掘林业资源,建立林业产业项目库,多形式招商引资、融资,大力发展林业产业。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林业产业发展新体制。
    抓科技创新,着力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新型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鼓励林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方式创办领办现代林业示范园区;加强林农和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其参与林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力争到2015年,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40%,科技成果推广率超过50%。
    抓服务优化,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认真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协助企业落实优惠政策;规范执法行为,落实公开服务承诺;严厉打击侵害林业经营者权益的不法行为,确保林业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围绕林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立和完善区域化林产品销售市场,建立健全活立木资源交易市场,力争到2015年,林产品交易市场达到15个,活立木资源交易市场达到3个;围绕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围绕精品名牌,大力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力争到2015年,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00家,带动林农10万户。
  (作者系随州市林业局局长)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发展林产工业 繁荣林业经济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理论】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