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扬山水文化优势 建新兴特色城市
  建设特色城市不仅能提高城市知名度,发展城市基础产业,带动就业,而且还能让城市居民充满自信,发挥潜能,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城市的再开发,同时还能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互为补充,起到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笔者以为,应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产业优势资源,在“特”字上大做文章。
    立足增强魅力,加速推进城市特色提升。一是坚定不移营造山水生态宜居城市特色。随州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培育好生态特色,不仅是对现有优势的发挥,更是对未来强势的打造。要营造山水特色。随州城“三山夹两水”,具有建设山水城市的自然禀赋,必须进一步做活“山”、“水”文章,加速推进临山滨湖地区保护、开发和建设规划,完善花溪河、护城河改造建设规划。尤其是城东新区,要构筑承接老城功能外移、以现代服务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打造未来的随州城市功能升级的战略枢纽和宜居新区。要营造园林特色。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继续加大城市大环境绿化、公园(广场)绿化、街头(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小区绿化规划建设力度,打造“绿色之城”。要营造宜居特色。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小区,完善城市燃气规划、公厕及垃圾站点规划、污水处理厂布点规划,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努力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城市。二是千方百计营造文化城市特色。随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应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不断挖掘名人文化(如季梁、欧阳修)、革命文化(如九口堰新四军五师旧址)、历史文化(如编钟、神农故里)、旅游文化(如大洪山、桐柏山)、民间文化(如随州花鼓戏、皮影)等,科学规划,精心打造,不断丰富和凸现城市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城市特色品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规划建设擂鼓墩古墓群保护区、季梁公园、西护城河改造、古汉东文化一条街,完善炎帝神农故里、九口堰新四军五师旧址、明玉珍故里保护建设,有计划地恢复裙汉楼、八角楼、部分古城墙等。
    立足完善设施,加速推进城市功能提升。创新理念,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资源保护、土地节约、城乡一体等新理念融入到规划工作中去,以规划引导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完善。一是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围绕管理现代化、应用高效化、产业信息化和城市数字化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数字随州”。健全城市交通体系。结合随岳高速和在建的麻竹高速,修编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完成316国道东移道路线型规划建设、城东新区路网规划建设;按照打通节点、改造堵点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方便市民出行。加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建设。加快城市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环卫设施等专项规划,减少各自为政、反复开挖、资源浪费的现象,增强城市保障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二是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强规划、土地政策调控和引导,构建合理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加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住房保障体系规划建设,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加快居(村)民点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城郊区村民点规划和远郊区集镇、村庄规划,改善村容镇貌,统筹城乡发展。三是全力提升城市商气。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市、区(社区)两级商业中心,预留大型商业设施建设用地,同时合理布置具有一定特色的商业街区,引导商业中心由老城向新城逐步扩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市级商业中心围绕已有的解放路、香港街、香江商贸市场、隆泰商业步行街,加以改造扩容,使之形成以大型商品零售业为主的商业购物中心。重点强化对各级商业中心、重要商业街(区)和大型商业设施规模、布局规划,防止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大中型零售商业设施要按照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浓烈的商业氛围,提升城市商气。
    立足激发活力,加速推进城市产业特色提升。城市的活力来自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来自于工业的发展。规划对工业项目的选址、落户、投产至关重要,必须围绕项目建设搞好服务,打造城市产业特色。一是高标准规划引导园区建设,增强工业园区承载力。优化园区规划,提升建设水平。围绕我市“五大产业”,尽快对各类园区规划进行修编、优化,确保功能完善,用地集约。优化工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充分利用铁路、国道、高速,进一步整合汽车机械、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空间布局,壮大块头,增强聚合效应,提升竞争力。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和壮大一批功能定位明确、产业特色明显、设施配套齐全的乡镇工业园区,推动乡镇工业快速发展。二是超前规划预留大项目发展空间,增强大项目带动力。大企业、大集团是工业经济的支撑,也是工业化水平的标志。当前,我市正强力推进大项目,强势发动全民创业。城市规划要超前考虑大项目落户随州带来的用地供给、人口集聚、服务功能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坚持科学、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大项目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确保大项目辐射带动力的全面发挥。着重围绕大项目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包括交通物流、能源设施、通讯设施、金融服务设施、配套产业项目集聚等方面,开展研究部署,并科学引导相关服务设施快速发展,为大项目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科学规划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强城市服务产业支撑力。发展壮大交通运输业。提升物流档次,规划引导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物流企业发展,依托高速公路、汉丹铁路复线、316国道等交通枢纽的道口,建设一批集配载、停车、信息交流、住宿等为一体的货运交易中心,扩展仓储、配送、联运等运输服务领域,逐步提高物流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着力突破旅游业。充分挖掘生态、历史和红色等旅游资源,集中力量营造大景区、大景点,打造旅游精品。紧紧围绕炎帝文化、编钟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和酒文化等主题,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民俗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加快大洪山风景区、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玉龙温泉风景区、擂鼓墩古墓区、白云山森林公园的保护开发建设,进一步向多功能、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使之成为我市旅游商业的龙头,利用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以满足国内中高档旅游消费为主的文化旅游商业区。同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餐饮、旅馆等旅游休闲商业服务业,完善商业服务设施和功能,逐步形成以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为骨干,以主要旅游景点配套商业为主体的郊区、农村旅游休闲商业体系。
  (作者系随州市规划局局长)
  ○ 王洪江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扬山水文化优势 建新兴特色城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理论】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