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者仁心
——记“巾帼标兵”市中心医院医生包小华
“我有三个‘家’——有丈夫和女儿在的‘家’,有父亲和母亲在的‘家’,还有一个是有病人和医护人员在的工作之‘家’。这就是我生活的全部……”3月7日,“巾帼标兵”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呼吸内科主任包小华,向我们讲述了她的医者生活。 1988年,包小华大学毕业到市中心医院工作。从一个临床医师到呼吸内科肿瘤科主任,20多年的医生职业生涯,不分白天、黑夜,不论是休假与否,她总是将自己的时间首先安排给最需要帮助的病人。 2011年2月3日,农历春节。当天凌晨1点,住院部一位重症哮喘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生命垂危。接到护士的求助电话,包小华立刻从家赶到医院,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患者终于病情稳定。凌晨3点,精疲力尽的包小华刚回到家,又一通急症电话打来,她马上返回医院,开始了新一轮的抢救……就这样,新年的第一天,包小华就在医院急诊室中度过。 “她是一个特别敬业的女强人,基本上所有的节假日都在科室加班。”护士彭俊秋说,即使在普通的节假日,没有紧急救助的情况下,包小华依旧坚持每天到病房查看病人,了解他们的治疗情况。 “来医院治疗的患者,都是对医生抱以极大的信任的,我们一定要尽全力去医治,维护这份‘信任’……”在一个中老年患者占多数的呼吸科诊疗室,作为一位一线临床科室负责人,包小华常常提醒身边的医生和护士,要热心、耐心、细心地诊治每一位患者。 去年8月6日,包小华重感冒高烧39度,正在输液。突然,一位曾在她的科室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家属打来求救电话,说她的妻子不吃不喝想放弃治疗。拔下针头,还没来得及吃饭的包小华,拖着疲惫的身体,顶着烈日一路打听着来到患者家中,耐心细致地给患者做心理工作,并成功治疗。 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包小华的治疗赢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我们这种病来得快,需要及时治疗,包医生多次亲自帮我办理入院手续,有时候人太多了还将自己的办公室让出来为我们紧急输液……”2007年以来多次入院治疗的哮喘患者张先生说。 做一名优秀的医生,仅有对工作的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包小华还立足临床医学实践,不断创新,先后在国家级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组织医护人员开展新技术项目10多项。 2006年,包小华发现,在诊疗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过敏病人,由于没有有效的过敏检测,治疗进展缓慢。科班出身的包小华想到,可以通过对城区空气中气传花粉的种类、数量和飘散规律,寻找其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更好地解决各种过敏性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实验研究取得突破,包小华找到了一种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手段,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升。 “一年365天,无论雨雪风吹,每天到医院的楼顶放置仪器收集采样,然后到化验室对空气中的花粉取样和记录,她一直坚持着……”曾经协助包小华做空气花粉课题研究的护士周方回忆说,“包医生为人低调,执着工作,总是默默用行动诠释医者仁爱奉献精神。” 在医院里,每天要应对众多不同个性的患者,还有其他复杂的工作,包小华也会感觉累,但是她又始终很乐观:“作为一名女性,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很幸运。虽然工作有时很辛苦,但是当我们看到曾经痛苦地走进我们病房的患者,最后带着幸福的笑脸离开病区的时候,我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 (见习记者 陈巧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