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大洪山深处的山里娃,以前跟自己的父母说话都会脸红,刚进学校时,回答老师的问话,连头也不敢抬,如何经过几个月的学校生活,就变成敢于上课举手提问、成天笑容挂在脸上的阳光男孩?
随县三里岗中心学校营造学生“个性发展”新空间,“让每个孩子有爱好,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的教育实验,正逐步收到实效。
“毛毛虫”变“蝴蝶”
《毛毛虫变蝴蝶》是三里岗镇小学发给学生的读书手册,翻开一(1)学生宁泽明的手册,只见他在读《古诗二首》后的“我想把心里话记下来”一栏写着:“春天到了,我们也去放风筝吧……”同时,用彩笔画出一幅“春天”的图画:蓝天白云,红红的太阳,小鸟快乐的飞翔,房屋周围绿树红花……
在京山绿林镇祁家村深山里长大的小泽明没有上过幼儿园,以前没有见过山外的世界,其父为其内向腼腆的性格而着急,慕名将他送到邻近的随县三里岗镇小学就读。教他的老师张金平说,这孩子刚来时,不仅说话脸红不敢看人,连吃饭还要老师到处找,他往往一个人独自呆在一个角落。老师们对他嘘寒问暖,帮他找小伙伴,引导他参加兴趣小组的活动。该校建立有音乐、舞蹈、绘画、腰鼓、鼓号、手工制作等13个兴趣小组,在老师的鼓励下,小泽明报名参加了跳绳小组的活动。
对城里娃来说,跳绳是再简单不过的活动。但对宁泽明这些山里娃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甚至不敢甩动跳绳,不敢往跳绳里面跳。在小伙伴的加油声中,当小泽明终于顺利地跳过跳绳,成功的喜悦和同学的友情,一下子像阳光般倾泻进小泽明的心里,他变了,如内向腼腆的“毛毛虫”变成了翩翩起舞的“蝴蝶”:小组学习中可以听到他响亮的声音,读书手册中随处可见他童真的“心里话”和五彩的图画……
“心灵教育”的“个性化”
“‘让每个孩子有爱好,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是我们在新教育实验中的切入点之一。”三里岗中心学校校长苏明东说,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希望清华的学生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胡总书记对清华学生的希望,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三里岗镇有1所初中6所小学,全部启动了新教育实验,各校都结合本校的实际制订方案,确定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校园文化,发展学校特色,培养学生特长,彰显学生个性,构建高效课堂。为了给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学的老师们成立了民乐队,镇小到随州城请来了打腰鼓的教师,一项项符合不同学生身心特点的兴趣与特长活动开展起来,并对学生的心灵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李鑫炎是镇小鼓号队的成员,出于对小号的好奇报名参加了鼓号队,但真正吹了起来,却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难得吹响,即使吹响,声音也难听得要命,于是打起了退堂鼓。指导教师朱金梅见状,一方面引导他先将常吹奏的《行进曲》唱出来,再用电子琴定调引路,使他领略到音乐的美,产生对音乐的由衷喜爱;同时,教育他做任何事情都要迎难而上,才能成功。如今,李鑫炎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小号手,面对学习上的难题,也能轻松面对。他高兴地对记者说:没有攻不下的难题!
“黄鹂鸟”帮“蜗牛”
近日,随南教学协作区艺术研讨活动在三里岗镇小学举行,在一节音乐艺术欣赏课上,学生们纷纷“越界”,用绘画、舞蹈、话剧表演等等各具特色的形式,演绎着对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理解。
在“表现歌曲形象”这一教学环节,全班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3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现场绘画,优秀的作品被评比推荐贴上了黑板;3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现场编排舞蹈,一个小组被推荐上台表演;一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了分角色表演。
四 (1)班学生刘玉麒上台表演舞蹈中的“蜗牛”,但他平时参加的兴趣小组活动,却是口语演讲,上台跳舞,可谓扬短避长,但同学们硬是看中了他胖乎乎的形象,觉得他适合演“蜗牛”。面对难题,平时参加舞蹈小组的樊巧赢、吴婧逸当起了小老师,设计编排动作,示范讲解要领,经过短短几分钟的准备,三人合作将蜗牛与黄鹂鸟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一阵阵掌声。
“学生帮学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自然延伸与升华。”三里岗中心学校校长苏明东说,今后要进一步鼓励教师成为注重学生心灵成长的人,不断拓展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营造更大的空间。
(本报记者 张顺 通讯员 高呈保 喻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