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蜗居的梦境

  电视上看过,书上读过,客家的土楼,就像一个温暖又迷人的梦境,萦绕在我的心头。那一日,清早自闽北开车五百余里,终于“圆梦”,来到位于闽南南靖县的湖岽山坡上。脚下依山而建的就是驰名中外的田螺坑土楼群,四圆一方的五幢土楼,形成了“四菜一汤”式的奇妙组合。黄的土墙青的瓦顶,方方圆圆层层叠叠,镶嵌在这寂静的崇山峻岭之中,起伏于波浪翻滚的梯田之间。好一幅世外桃源!就像藏身深闺的女儿,一旦掀起了盖头,恰如这午后的阳光,让人眼花缭乱。本来刚刚从舟车困顿之中醒来,此刻竟又恍如半梦半醒之间。
    拾级而下,步入和昌楼。这是一个三层的土木结构圆楼,始建于元未明初。建筑面积1658平方米,共有66间房。整幢楼只有一道大门与外界相通。门框和门楹都是坚实的石条,大门也是厚厚的实木。踏进大门,“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鹅卵石铺就的内院,虽非平旷,也屋舍俨然。每层22间,一圈圈一层层地把个小院围成了天井,天空也被剪成了圆圆的蓝蓝的一小片。一层为厨房,二层为谷仓,三层为卧室,左右各有木质楼梯直通屋顶,各层均有木质廊道连通。
    从土楼完善的防御功能上,可以看出土楼人在安全上的煞费苦心和不惜代价。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对外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栓,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部分土楼还有烽火台和土铳孔,既有明道便于机动,又有暗道便于逃遁。更绝的是其中还有五花八门的玄妙布局。据专家考证,田螺坑五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分别暗合《周易》的金、木、水、火、土。下坂村著名的“东倒西歪楼”裕昌楼,五层270间房,设计成五大卦,每姓一卦。整体暗合了五姓人家、五层结构、五个单元、五部梯道、五行排列,喻意着五福临门、五谷丰登。他们是想把神的法力楔进土楼之中,以消灾弥乱,福万代。
    的确,在冷兵器时代,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坚固的堡垒。土楼人会津津乐道给你讲述许多抗兵抗匪的故事,结局都是官兵攻不进,土匪耐不何。然而他们眉飞色舞,我却高兴不起来。把居房建成堡垒,命则安矣,这种作茧自缚限制自由的代价不也十分沉重吗?宁愿拿自由换取安全,势必身处生存极度的不安全之时。从这个意义上说,土楼人追求土楼的极度安全,是否因为自己处境的极度不安全?
    土楼人主要来源于中原汉人。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民众被迫背井离乡大举南迁。自此,千百年来中原汉人历经五次著名大迁徙,举族向东向南“迁徙—侨居—再迁徙—再侨居”,直至进入地势险峻、人烟稀少的闽粤山区才安定下来。这些客居他乡的中原汉人举目四顾,无限惶恐。山间野兽出没,夜里盗匪四起;出则土人相逼,入则无片瓦寸土。呼天不应,叫地不灵,有的只是残酷的现实,恶劣的环境。
    如今已是太平盛世,漫步客家山水,我所感受到的是桃花源式的诗情画意。失去了当年的底色,也许就是我们这些后生无法读懂土楼和土楼人的真正原因。东晋文人陶渊明约于永初二年 (公元421年)作《桃花源记》,略早于客家人的大迁徙,想必当时一定影响甚广。当年国破家亡的中原同胞,是不是念叨着《桃花源记》,一路追梦而来?我查遍了史书,也没找到证据。但是,我相信,当筚路蓝缕颠沛流离的客家先人,天涯海角也找不到梦中的桃花源时,他们一定恍然大悟:天堂不是神赐的,而是人造的。于是扎下马横下心来,把南迁时从中原带来的夯土技术,与当地的兵寨技术相结合,建成了“堡(寨)宅合一”的土楼,聚族而居,以堡为家。如是,在这天之涯海之角的闽东南白山黑水之间,金黄的土楼应运而生了。所以,土楼是客家人的智慧拌着血泪做成的!温馨的田园,坚固的碉堡,一幅矛盾的构图,一个永恒的问号,一部无尽的天书!
    土楼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客家人的血泪史,同时也是文明的传播史。由于举族南迁的往往是中原士族,随着逃难的脚步,中原灿烂的文明也在这东方海岸生根发芽了。然而奇怪的是,我们很难找到来自土楼的大家名流、家国栋梁的记忆。他们也有投身革命的,也有漂洋过海的,但很多兜了一圈又回来了,把生命的落日又带回了土楼,少了那份四海为家马革裹尸的豪气。毕竟温暖的土楼所孕育出的避世文化,只能导致闭关锁国的困局。而被动是一定要挨打,委屈是一定不能求全的。只有自强不息和五湖四海才是真正地生存法则,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得挺起脊梁,因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既是动物本能,也是社会本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主席他老人家问得深刻,答得也透彻。秦始皇万里长城并没有保住万世基业,清政府闭关锁国也没能锁住列强的坚船利炮,大唐开放包容却有盛世伟业。土楼也罢桃花源也好,尽管绝境深山换得残喘,然而蜗居的岁月必然是个性的泯灭斗志的沦丧,实在是民族的不幸文化的悲哀。
    山影蒙蒙,楼影幢幢,暮云四合,夜色如水。好想多住些时日,似这般来去匆匆太辜负土楼了。无奈太多红尘牵挂,我们得返俗了,也该归还这土楼梦的清静。只是脚步太沉,生怕这一去就成了武陵人,再也不能问津。车子渐行渐远,土楼已是楼门紧闭簇簇灯火了。我似乎触摸到一个民族蜷屈的身影,舔拭着一段痛苦的岁月。灾难并不可怕,只要站直了别趴下!多难兴邦,中华民族如今已经屹立于民族之林。土楼人也早已舒展身子,走出了桃花源,走向了全世界。名扬天下的土楼,正敞开胸怀迎接着四方来宾,特产卖得红红火火,餐饮做得热热闹闹。土楼人的梦,正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杨昌军)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蜗居的梦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