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水田里的秧歌

  在随州,农民在水田干活时有唱秧歌的老习惯。据说这习惯还是从炎帝神农那时传下来的。
    传说炎帝发明了种五谷,人们食物丰厚,不需要天天忙着捕捉鸟兽了。那天,他对臣民们说,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种田,我看大家在田里耕作时很吃力,要是有什么办法减轻一下劳累就好了。正在烈山学习耕耘的刑天说:“我发现哼唱能减轻劳累,前几天,我和大家一起挖土,荒地中间有一块大石头,得把它推走,大家一起用力时不约而同发出咳咳嗬嗬的喊声,这么一喊感觉轻快许多。”炎帝就命刑天据此编一曲扶犁之歌,让大家在劳动时哼唱。刑天遵命,很快依照号子声编出了两首曲子。人们喊唱着干活,果然劳累感减少许多。炎帝将曲子命名为《扶犁》和《丰年》,这要算随州秧歌的鼻祖了。
    经过5000年的传承与精炼,劳动之歌已经炉火纯青了,秧歌要算比较经典的一个支系。以歌声表达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爱情,酣畅淋漓,听起来情动心悦,能起到提神、悦心,加劲的效果。歌词通俗、美妙,很具情趣。辑录几首如下:
    正月里,是新年,吕布配的是貂禅,穆桂英配的杨宗保,樊梨花配的薛定山,这是三个好姻缘。二月里,是花朝,关二爷领兵斩曹操,康毛才斩的陈友谅,周晋王斩的是黄巢,这是三个斩将豪。三月里,是清明,大街买水是苏琴,郑子明出世把油卖,朱洪武出世是放牛人,这是三个受苦人……这是唱古人的秧歌。还有那男女对唱的,如情歌一般。
    女:清早起来把门开,一股凉风迎面来,头发吹的粉粉碎,好似郎哥瞟妹来。男:吃了饭我软瘫瘫,四两棉花懒得担,隔山听见姐说话,怀抱石磙跑上山。
    男:吃了饭我朝外跑,大水打了龙王桥,打了桥头打桥尾,打断桥尾打桥腰,打断姻缘路一条。女:姐叫郎来莫心焦,我拿银钱你修桥,修了桥头修桥尾,修好桥尾修桥腰,修起姻缘路一条。
    男:眼看幺姐白如鹅,细皮嫩肉咋做活,若是搬到我家住,我管你吃、管你喝,管你一辈子不做活。女:心肝肉肉小妹的哥,你说这话骗谁个?男:心肝肉肉小妹妻,我说这话当真的。
    ……
    关于秧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过去,有一地主家的千金小姐,整天在绣楼之上寂寞无比,常听见远处田间传来一男子的秧歌声,唱得激情高亢,优美缠绵,天长日久,她为那秧歌男子得了相思病。一郎中得知内情后,请那秧歌男子到小姐面前来上一曲,小姐终于得见秧歌男子的真面目,原来是个又秃又麻的老者,相思病从此痊愈。
    随州的秧歌可一领众和、可独唱,男女对唱、多人对唱、众人和唱,常是这边音落,那边音起,抑扬顿挫、低时委婉缠绵、高时清脆嘹亮,起伏感强烈,响在秀美的山川之间、田园之上,天绕水环、山回地应,极具感染力、征服力和穿透力。就这样,在众人参与的边干边歌中,劳动被艺术化了。
  
    (李旭斌)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水田里的秧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