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土豆 大产业
——探访发展中的随县马铃薯产业
作者:常跃耀
本报记者 常跃耀 通讯员 江开军 柳能 “没想到我们随县的第一个省级名牌产品,竟是默默无闻的土豆。”5月25日,随县马铃薯专业技术协会因其 “汉冬癑”马铃薯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得到县政府3万元的奖励。表彰大会上,该协会会长刘克文从县领导手中接过奖牌、奖金时激动地说:“感谢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将竭尽全力,把‘汉冬癑’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时下正是马铃薯收获季节,该县马铃薯主产地唐县镇又迎来一个丰收年,5万多亩马铃薯全面开挖,薯农们忙得不亦乐乎,来自安徽、江西、河南的客商们前来收购。“现在的价格是八角钱一斤,预计北方土豆退市后,我们的价格还会涨一些。”该镇鲁城村村支书谢泽宗对后市行情更为看好。河南省焦作市收购商陈万书说:“我计划收购200吨,现在每天都能运走一车。” 在随县,土豆已经聚合成一项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今年,该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平均单产达2500公斤,每亩纯收入3000元左右,参与种植的农户有2.4万户。和马铃薯产业一起成长的,是随县马铃薯专业技术协会。该协会成立于2006年7月,目前拥有会员1216人,专业技术人员16人,高级农艺师3人,下设有技术服务中心和科普惠农服务站、汉冬癑合作社、马铃薯加工厂等机构,固定资产266万元。协会对全体会员实行全程技术指导,提供从优良品种的引进、配方肥料的专供、成熟产品的洽谈销售以及商标注册等一条龙服务,尤其是指导大田生产增效显著。 “深沟高垄全覆膜栽培”是该协会在实践中创造的高产技术,具有增温防寒、节水防渍、早熟、抗病及增产显著的效果,得到国家农业部的认可并向全省、全国推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马铃薯知名专家谢从华也给以高度评价:“这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栽培技术之一,在整个南方地区是一个创新与突破。”今年,该技术再创新高,唐县镇的李四清、刘东力等种植户亩产突破4000公斤,每亩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 同时,马铃薯的种植为当地养殖业提供了丰富饲料,促进了养殖业发展,而养殖业的发展又为马铃薯种植提供了优质肥源,形成良性循环。 “马铃薯前端科技含量高、后端产业链长,是朝阳产业。”刘克文与马铃薯打交道已经十几年了,称马铃薯产量高、营养高、好种植、易加工,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最基本的蔬菜作物,更是增值潜力巨大的工业原料作物。 据了解,随县按照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安排,已把马铃薯生产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和优势产业发展,力争2020年达到20万亩,并在高产化栽培、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加工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详规,致力于把马铃薯打造成该县新的支柱产业。 “如今,有了政策扶持、科技支持,如果再有企业参与,我们就能把马铃薯发展成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新桥村村民张长征要在马铃薯产业中大显身手。 下一步,该县将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企业,培育扶持现有加工企业,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抓好产品升级,延伸产业链条,让马铃薯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