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用专业精神拓展教学——访随州二中历史教研组
作者:潘楠实习生姜曦
  本报记者 潘楠 实习生 姜曦 通讯员 姜中启
  
    “历史教学中没有难题,觉得历史教学有难处,那是教师的工作态度出了问题。尽管很多人可能认为高考出题越来越难,但在二中都不是问题,因为二中历史教研组教师总体来说水平很高,并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钻研精神,可以应对历史教学中的任何变革,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历史学习和备考中的各种难题。”6月14日,面对记者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关于 “历史难教、历史难学、历史难考”的声音,市二中历史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谢耀斌这样回答道,并从三个方面对二中历史教学理念进行了深入阐释。
    研究性地教
    二中历史教研组的历史教研活动主要围绕学校提出的“科研促教,科研强校”的指导思想,侧重素质教育研究,把基础教育从 “应试教育”转变到 “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实现历史学科的三个转变,即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引导学生实现由“应试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转变,引导学生实现由“个体的人”向“社会的人”的转变。
    二中历史教研组总共11名教师,其中本科学历10名,研究生学历1名。每位教师每年必须写一篇论文,因为科研成果源自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体会越深刻,才能写出深刻的文章。近年来,二中历史教研组主持的课题《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历史教学特点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被评为省级课题研究二等奖;发表国家级论文五篇、省级论文十二篇、市级论文十五篇;提交省文综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二十份;获得市级优质课件评比一等奖五人;获得省级优秀教案二等奖三人、市级优秀教案一等奖五人。
    研究性地学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基本学习方式。学生从不同的历史视角,对中外历史宏观结合、微观突破,构建历史知识新体系,形成正确的历史新观念。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尝试,是对接受性学习“一条腿”走路的有力补充,以期形成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良性互动,进而推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二中的学生善于把纷繁的历史知识有机地贯通起来,加以科学、系统地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构建起反映历史发展规律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鉴往知来”的文化素质和能力。
    历史教育具有多种功能,但只有通过研究性地学习,才能发现它的借鉴功能、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形成正确历史意识的功能、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加深涵养的功能等等。学生可以通过历史事件成败得失、历史人物是非善恶的研究评价,明白很多道理。比如:学生在研究了隋炀帝与开凿大运河的功过是非之后,既指出了大运河的历史作用,也谴责了隋炀帝奴役人民、漠视生命、穷奢极欲的功利思想;在研究张仲景、华佗治病救人的事例中,感受到关心民间疾苦,扶贫济困的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在研究“近代化的起步”后,增强了“改革开放”意识,激发了爱国情感。
    研究性地考
    注重命题解题研究,高级命题既讲命题技巧又重命题质量,因此研究命题和解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历史命题常常是国家议题,把历史和当下时事联系起来,针对当下的思想在历史中找根据。让学生学会在日常学习中深入理解现代命题的特点:命题注重针对性,把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现代化史观等贯穿于历史命题之中;命题注重技巧性,用材料设置新情景,找准命题的切入点;命题注重科学性,科学性是学科内在的本质要求,命题中体现学科的逻辑性、学术性和规范性。破解题意是答解题的前提,强调解题技巧,盯住题中的关键,通过反复训练,采取评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专业精神拓展教学——访随州二中历史教研组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科教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