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茅茨畈今昔
作者:常跃耀
  本报记者 常跃耀 通讯员 鲍亚忠 张小茜
  
    巍巍大洪山脚下,坐落着一个小村庄——茅茨畈。半个世纪以前,这里曾是中共洪山地方委员会机关所在地。在这片红土地上,无数个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历经时代的风雨而愈显醇厚。
    几十年后的今天,当记者沿着当年的“红色”足迹追忆峥嵘岁月时,令人心灵震撼的不是悲壮激昂的革命斗争,而是一幅生机盎然的大开发、大建设场面。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承载了革命先烈务实、进取和创新的时代先锋气息,用最具体的行动实现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愿望。
    据《洪山公社志》记载,洪山公社社治茅茨畈。抗战胜利以后,洪山县委会和县政府随即成立,县委会和县政府先设佛垣寺,11月初迁至茅茨畈。在县委会和县政府领导下,游击战争展开,地方民主政权成立。
    同年冬,茅茨畈成立乡公所,乡长先后是赵益州和黄楷。洪山县委委派肖华庭、庞某数人一同工作。不久,黄、赵叛变。肖任乡长,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减租减息,筹粮筹款,十分活跃。对此,敌人十分畏惧,国民党随县政府派人将肖抓去,杀害于随城瓜园。同年12月,洪山县委机关和部队转移至周家山、药山一带坚持游击斗争。年底,开往随南。次年元月,洪山县委与随南县委合并为随县县委会,鲁明健任县委书记,张康民任县委副书记,茅茨畈就暂时放弃。
    犹记得,1948年,在支援大军渡江中,茅茨畈组织1200余副担架、近5000人支援,押送俘虏8000人次,筹集粮食50万斤、柴禾110万斤,缝慰问袋600余个。解放后,茅茨畈成为洪山县委会、县民主政府所在地,还是洪山地区土特产和商品集散地。随枣公路、随钟公路、洪三公路、洪保公路都经过此地,交通方便,城镇面貌有很大改观。
    昔日革命老区茅茨畈,穿越战火硝烟,踏平雄关漫道,化成“红色情结”。如今的洪山镇策划“红色之旅”,变政治优势为经济优势,化奇山秀水为物质财富,旅游产业蓬勃兴起。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洪山镇党委书记刘银洲介绍说,近年来,洪山镇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旅游产业建设,已培育出大洪山玉龙温泉公园、大洪山地质公园、大洪山林泉生态园、大洪山万亩随峰茶园、大洪山双河江汉公学革命旧址等“五朵旅游金花”,初步形成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和红色旅游共同发展的格局。今年以来,洪山镇共接待游客突破6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1.2亿元。
    旅游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使老区人民接受到外来文化的熏陶,旅游业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富民工程。伴随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该镇将旅游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盘活经济满盘棋,以旅游为向导,带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在的洪山镇,村庄整治如火如荼,商贸经济欣欣向荣,产业发展前景璀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0年,该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3.5亿元,财政收入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
    科学发展、追赶争先,茅茨畈这片红土地上,正奏响创建湖北旅游名镇的时代强音。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茅茨畈今昔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