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日本首相“短寿”为哪般?
  近年来,日本首相换得太勤。日本首相为什么成了易碎品?恐怕不仅仅是“材料”缺陷,更是“生产”首相的“流水线”出了问题。
    日本采用议会民主制,首相非直选产生,而是由在众议院选举胜出的政党主导推选。作为一种权力制衡机制,日本宪法规定,首相拥有解散众议院的权力。解散权一直被视为日本首相的“杀手锏”,可根据政局需要威慑在野党乃至执政党内的反对势力。众议院则能对首相提出不信任案。
    在这一制度设计中,众议院的权限名义上凌驾于参议院。首相人选、政府预算案以及条约的批准,均以众议院表决结果为最终议决。但是,预算案相关法案以及其他普通法案的通过,必须同时得到参议院的支持,除非执政党在众议院拥有三分之二以上席位。更极端的情况下,即便执政党在众议院拥有绝对多数地位,参议院可以利用最长拖延审议60天的规定,拖到当届国会闭会,法案自然“流产”。
    因此,几乎与日本首相更迭剧相伴,近年频频见诸报端的一个名词就是“扭曲国会”,即执政党和在野党分别控制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在这种背景下,2007年后的两年,安倍、福田、麻生三名自民党首相先后黯然下台。到2009年,民主党赢得众议院选举,首次上台执政,并一举掌握了众参两院控制权。然而,好景不长,2010年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卷土重来,“扭曲国会”再现。此后,自民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轮到鸠山、菅直人品尝“扭曲国会”之苦。
    日本首相“生产线”的另一缺陷与党首选举制度有关。原则上,日本首相任期与4年一届的众议院同步。首相中途辞职的话,除非同时宣布解散众议院,否则继任首相仍从执政党内产生。以这次民主党代表选举为例,新的党首由民主党国会两院议员投票产生。这就意味着,不受首相解散权制约的参议员与受到制约的众议员的选票分量一样。由于新党首即事实上的新首相,这就有悖众议院在首相人选中拥有决定权的制度设计。
    于是,日本的参议院和参议员因为不受首相解散权的制约,某种意义上成为日本政局“暴走”的重要诱因。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日本首相“短寿”为哪般?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时事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