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灭活血浆——安全输血“新卫士”
随州市中心血站陈晓梅 郑春玲 为加强临床输血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市中心血站继年初开展“血液过滤去除白细胞”新项目之后,从十月份开展血浆“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MBR法)业务项目。 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开展多年,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目前欧洲各国都禁止在临床上使用未经病毒灭活的血浆。我国由上海血液中心于2001年率先引入临床使用阶段。MBR法灭活病毒的作用机理是:亚甲蓝可与病毒核酸的鸟嘌呤以及病毒的脂质包膜相结合,在达到剂量的可见光作用下,使病毒核酸断裂、包膜破损,从而达到病毒灭活的作用。近二十多年来的实践证实,亚甲蓝光化学方法能使大多数脂质包膜病毒 (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和部分非脂质包膜病毒灭活,并且对血浆中的有效成分无明显不良影响,如凝血因子活性、蛋白质含量、蛋白免疫原性等。 此项业务的开展可有效地规避以下风险:1、“窗口期”血液漏检;2、试剂灵敏度限制;3、人为差错;4、有些已知的可经输血传播病毒尚未进行常规筛选检测;5.目前尚不知道的可经血传播的病毒感染。 提高血液制备技术,有效地减少经血传播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也是市中心血站在“治庸问责”活动中推出的一项利民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