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镇教师“与学生交朋友”
作者:彭润
本报记者 彭润 通讯员 陈明生 刘金波 连日来, “课外访万家”活动在我市各校有序开展。而早在今年上半年,曾都区洛阳镇便开展了 “我与学生交朋友”活动,要求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到学生家里走访,与学生交朋友、与家长交朋友。 孙兴无是洛阳高小一位有着33年教龄的老教师,桃李满天下。所带学生当中,尤让他挂心的,是家住珠宝山村的刘明。几年前,刘明的父亲外出打工,从此再没归家,刘母随后也离开了家里,自此杳无音信。幼小的刘明只能与年迈的爷爷奶奶艰难生活。今年秋季开学,孙老师发现了刘明没有生活费,随即帮刘明垫付了生活费,并到家里探访,他说:“从事基础教育的我,有责任、有义务帮他垫好人生的基石。”在孙老师本学期所带的51个学生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要么是隔代养育,要么是亲戚代管,基本上无法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我们只能尽力多给他们些照顾。”孙老师说。 说起洛阳镇小的任桂林老师,学生家长王方充满了感激。今年6月的一天,王方骑车来接儿子李轩放学,由于一心记挂着家里的农活,李轩的脚卡进了车轮也没发现,使左脚严重受伤。任桂林老师发现,平时李轩要么缺本子,要么没铅笔,他妈妈接送时也总是慌慌张张的。任老师决定到家里去跟王方聊聊。一聊才知道,孩子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就她一人带孩子,又要做农活,忙不过来。任老师又去了几次医院,看孩子,也给孩子妈做做工作。并和王方做了一次促膝长谈,让她明白,当前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健康成长。“李轩的妈妈接受了我的建议,决定一心一意带孩子。现在有什么事,她都跟我沟通、商量,我们俩现在就像姐妹一样。”(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所有未成年人皆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