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自家掏腰包 也要“坐馆子”——随城居民食品消费观察
作者:徐斌
  本报记者 徐斌 通讯员 张辉芳 胡峰
  
  
    据统计,1-10月随州城区人均食品类消费4092.83元,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的平均水平,随城居民食品消费支出连续3年上涨已成定局。除去物价上涨的因素之外,相关数据也反映出近年来随城市民的食品消费结构在不断升级和优化。
  
  
    四成消费花在“吃”上
  
    人们都知道成都人喜欢吃,有报道称成都人将近四成的个人消费支出,都用在了“吃”上面。从有关数据统计分析,在“吃”上面咱们随州人也赶上了成都人。
    据国家统计局随州调查队统计,1-10月随州城区人均食品类消费4092.83元,占人均消费支出的41.28%。
    从2006年以来的情况来看,随城居民的消费支出在逐年增加,其中有40%花在了“吃”上。2006年至2010年,随城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逐年上升,从2323元增加至4042.4元,从2007年至2010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一直维持在40%以上。
  
  
    从吃“饱”到吃“好”
  
    随着市民的收入水平增长,居民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升级,在食品消费方面由过去简单的吃“饱”转变吃“好”,追求绿色、天然、无公害,食品种类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全面。
    低脂、绿色的粮油类产品成为居民的首选。在居民粮油消费中,大米、面粉等传统粮食消费增长较缓,薯类等粗粮消费增长较快。
    在油料选择上居民倾向于选择低脂健康的植物食用油,1-10月随城居民植物食用油人均消费为204元,比动物食用油高出200.2元,是后者的53倍。从近三年的情况来看,人均植物食用油的消费在增加,动物食用油在减少。
    在人们的菜单上,不再追求大鱼大肉,而是追求更加利于健康,照顾营养均衡的饮食结构,广大居民家庭对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消费逐年增加,其消费地位不断提升。2009年随城市民人均蔬菜消费为394.1元,占人均食品消费支出的11.7%,201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13.5%,今年1-10月为13.1%。
  
  
    在外用餐成消费新亮点
  
    市民佘女士一家三口,夫妻二人都是上班族,小孩在上学,家里基本上不开伙,要么在父母家吃,要么“下馆子”。11月14日,佘女士统计了一下,上个月“下馆子”就花了1300多元。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许多居民家庭已经逐步改变 “自给自足——自吃自煮”观念,不仅自己在外用餐增多,在节假日或亲朋好友来访时还不时到酒店消费。目前全市共有餐饮饭店400多家,农家乐1000多家。但是人们发现近几年,每到节假日随城的各酒店经常是“一席难求”。
    国家统计局随州调查队统计资料显示,随城居民在外用餐的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人均在外用餐支出为752.8元,2010年上升至906.3元,今年1至10月随城居民人均在外用餐 (包括早餐和喜宴)为889.69元,比去 年 同 期 增 长23.6%。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自家掏腰包 也要“坐馆子”——随城居民食品消费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生活周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