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生命教育
作者:李小广
仅仅因为生活琐事就心存不满,最后竟然狠心到用剧毒化合物毒死同学,这样的冷面铁心令人唏嘘。穿透琐事背后,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在高校中,生命教育仍然是个不得不重视的话题。 近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大学 “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经警方初步查明,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水槽。黄某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救治无效去世。 在痛惜一条鲜活生命逝去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琐事,点燃了林某心底的仇恨之火,乃至于狠毒到要毁灭他人的生命?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黄某所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一位教授的哀叹,道出了很多人心中的不解。同在一个学校的医学院求学已是缘分,何况还同在一个宿舍一起生活,本当情同手足,却因琐事不和、心存不满而投毒害人,是嫌犯林某心理过于扭曲?还是我们的生命教育出现了问题? 以个案而论,林某的疯狂之举多少折射出其心智的不够健全。按理说一个复旦的硕士研究生,其智商、情商至少不会低于普通人,人格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纵观林某的作案动机和过程,却有点令人难以置信:一点琐事,哪怕心存不满,也不会积怨到要毁灭别人的生命。因而,表面上看,生活中的琐事是悲剧发生的导火索,但在琐事背后,掩盖的恐怕是个体的性格扭曲和心智不健全。 穿透琐事背后,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在高校中,生命教育仍然是个不得不重视的话题。远的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起铊盐中毒案,近的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口角刺死室友……在这些事件中,尊重生命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准则,却被高智商的学子们抛弃。若再追溯,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博士,都难有生命教育的一席之地。有人将其归之于唯利是图社会风气的影响,教育被功利化,于是生命在这些利己价值观面前显得一文不值,漠视他人生命,甚至粗暴地剥夺他人生命,凸显了生命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不可或缺。 敬畏生命、敬畏法律,这不是琐事,而是人之为人的起码准则。但愿类似悲剧不再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