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20180710期 >> 第A2版:综合新闻
穷村子何以“种”出“优质股”
——探访乡村振兴的“柏树湾模式”
  

特约记者 江开军
  随县环潭镇柏树湾村没有区位优势,没有政策“优待”,没有外来企业。他们开挖荒山“种股份”,滚动做大,历时10年打出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被称为乡村振兴的“柏树湾模式”。

5万元滚出两亿资产
  步入柏树湾产业基地,生机盎然,金银花、大白桃、油茶、芍药让人目不暇接;绿树掩映中,别墅、民宿错落有致,文化中心、健身广场、环卫设施一应俱全。很难想象,这一度是个债台高筑的穷村子。
  2008年,村集体负债67万元,295户村民,常住村内的不到四成。村集体的“家底”是8000亩荒山,因土壤贫瘠,无人承包。
  村支书张洸沦外出考察一圈回来,要在荒山上“种股份”,村民自愿参股,办金银花基地100亩。可是,大小会开了十多次,老百姓就认一个理,“几十年,没见荒山上种出一分钱。”最后决定:村集体出资建基地,再无偿分给农户,等于集体舍本送给村民馅饼。
  村里没钱投资。11名村组干部人人垫资,筹齐5万元启动资金。种下苗子立马分地,张洸沦担心“夜长梦多”。
  “现在回头看,当初的选择是对的。”69岁的张志忠说,他分到1亩地,当年创收800元,第二年净收3000元,“吹糠见米,活儿也轻,男女老少都能干。”
  基地扩大到300亩,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要建金银花加工厂,再次向全村募集股金。本打算凑齐50万元,却一下子聚来80万元。黄正兵参股6万元,他说:“一亩金银花,五亩庄稼田。”
  至2012年,金银花扩展到周边5个镇,总面积5000多亩。采收旺季,柏树湾的烘干设备火力全开,每天加工鲜花上万斤。
  做大金银花的同时,柏树湾找到“创富宝典”:村集体出资建基地,再分散承包给农户。张洸沦说:“这样搞,基地有规划、有规模,管理也能精细化。”
  很快,村里又冒出油茶、桃子、芍药基地。四大产业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到7000多亩。一亩承包费每年200元,比一般土地流转费还要低很多。
  2014年,新成立的水产合作社也以参股方式,筹集300万元启动资金,建起随州市首家鱼苗繁育基地和500亩养鱼基地,打开一条水上致富路,全村特色产业形成“四种一养”新格局。
  去年,该村“四种一养”占地8100亩,经专家评估总资产达两亿元。

“优质股”优在哪儿
  吃罢早饭,柏树湾村民吆五喝六,去桃园摘果子。
  “桃子摘完,第二茬金银花就开了,秋天一到,油茶果又熟了。”张志忠除了4亩农田,还有金银花、油茶、桃树共5亩,创收项目接上茬。
  柏树湾发行股份3次,募集股金588万元,股民148户,常住村民“家家有股份,人人有活干”。股份制把大家的利益绑在一起,大伙只有一个目标“把产业搞好”。
  61岁的齐立财,持股两万元,金银花、油茶各1亩,还是合作社聘请的管理员。骑上摩托车,围着基地转一圈,信息随即发出:四组的芍药要除草、五组的金银花要浇水……在他看来,山上的一花一果,都牵连红利多少。今年桃子滞销,股东们分头联系客商,把50万斤桃子卖到武汉、北京。他们认为,合作社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水产合作社也通过股份制攥起拳头,4年来,资产总值从300万元翻到3000万元,年产鱼苗1亿尾、成鱼300吨。
  村民张治理说,柏树湾股份是金色的。他2009年参股5万元,2015年首次分红5万元,一次回本。今年,5万元股本又升值到25万元。多数股民愿意把红利留在合作社,滚动做大。
  张洸沦说,柏树湾股份是绿色的。588万元股本,撬起“四种一养”大产业,全村奔上绿色致富路。今年,4000亩油茶开始丰产,等于又开一座“绿色富矿”。
  随县县委书记毕道丽说:“柏树湾股份还是红色的,突出了农民的主体地位。”
  所有产业归村民,所有股份归村民,所有收入全村共享。老党员黄美安说:“在柏树湾,每一寸土地都是村民当家。”返村养鱼的青年农民黄军说,在外只是打工仔,回到村里当主人,这是他人生的重大转变。
  2015年,合作社给59家贫困户赠送股份,每户2000元,至今分红两次、5.9万元。从2014年开始,村集体年均创收70万元,全村的医疗、养老保险村集体包干,还投资1000万元打造美丽乡村。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2万元。村里计划再次扩股,创办茶籽油加工厂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好班子才能种出好股份”
  盘点柏树湾“四种一养”,干一个、成一个,奥秘在哪?
  在村办公室,有一份针对班子成员的规定:合作社事务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所有工程必须经过招投标程序,基地承包绝不许亲朋好友插手。张洸沦坦言:“好班子才能种出好股份。”
  10年前,村里修路的水泥有人偷,新栽的树苗有人拔,新组建的村班子感觉压力山大。
  打铁必须自身硬。一名施工老板送来两箱烟酒,要求在工程监理上“松一把”,张洸沦当即回绝:“送烟酒,不如送个好质量。”有人想私下承包林场,提来一袋子钱。张洸沦规劝说:“你要真想干,就把资金花在基地上。”送钱者把钱交到财经所,作为承包定金。
  在班子建设中,张洸沦注重吸纳品德过硬、能力又强的党员担任干部,现任班子成员都是致富带头人。先富必须带后富,游加高除了服务合作社,还包保3个村民小组,10年来给村民借款累计40多万元。
  公生明,廉生威。一次开挖油茶基地,监理代表收了一包烟,被责令付烟钱,施工方被罚多干20分钟。基地分下去并非撒手不管,按照合同规定,管理不达标的要收回,至今有3户因草荒严重被取消承包权。
  村里的事,必须人人出力才能干好。“五级考核制”有200多条细则,对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信息员、村民划红线、提要求。在“村两委+合作社+基地+股东”架构中,村两委领导合作社阳光运作,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大小事务,在基地管理上,细化到每一条水管,都有人负责。
  今年春季,湖北省社科院院长宋亚平实地考察柏树湾两次,他说:“柏树湾走出一条自力更生、集体发展的路子,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这种模式值得很多偏远落后村学习借鉴。”
  现在,“柏树湾模式”在随县传开,成为379个村借鉴参考的样板之一。

编者手记:
  很多地方想干却没干成的事,柏树湾村干成了。
  尽管没有区位优势,没有政策“优待”,没有外来企业,他们依然在8000亩荒山上“种”出优质股。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种养基地,告诉人们一个穷村振兴的秘诀。
  秘诀之一,自力更生的志气。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柏树湾人没有“等靠要”。村干部带头打破传统思维,垫资5万元启动新项目,勇敢迈出第一步,打破了“荒山种不出一分钱”的魔咒,从而推开致富大门。
  秘诀之二,全民共享的理念。干部公心办事、一心为民,集体建基地,村民收花果,不搞“一家独大”,避免“富老板、穷乡亲”。所有产业归村民,所有股份归村民,所有收入全村共享,自然激发群众活力。
  秘诀之三,科学发展的思路。选准金银花特色产业,从传统农业中闯出一条生路,“吹糠见米”点燃村民希望;按照“统一建设、分户管理”模式,规模化、集约化,化解村民风险,深受欢迎;坚定绿色发展的定力,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历时10年走出一条生态发展之路。

更多>>  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穷村子何以“种”出“优质股”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