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日报通讯员 毛利
在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老百姓备受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如何对这一群体进行教育、帮扶、关爱,是曾都区洛阳镇高级小学近年来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该校结合教育实际,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同时,创新方法手段,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把爱的阳光播洒到每一位留守儿童身上,让每一朵鲜花都能美丽绽放。如今,该校已将工作网络延伸到所有村、家庭、企业和社会组织,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努力的良好局面。“爱心名册”详细记录成长点滴
每个学期开学之初,该校就会对所有学生统计,梳理出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特别是对留守儿童更是作出详细统计,建立“一表两卡”,即:留守学生统计表、留守学生帮扶卡和留守学生成长卡。各班根据统计表,为每一个留守儿童确定一名帮扶人,对学生所受到帮扶记入“帮扶卡”;留守儿童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也会由老师记录到“成长卡”上。这“一表两卡”形成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每学期结束,对孩子们来说最开心的就是,家长通过“成长卡”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而露出的笑容。“爱心宿舍”倾情打造“温馨家园”
洛阳高小是一所留守儿童占比达60%的农村山区学校,为了给这些留守孩子创建一个温馨的、舒适的像家一样的环境,该校学校挑选了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老师,与学生同住,细心做好内勤工作。夏天为孩子们搞好通风灭蚊,冬天帮助学生晾晒被褥,并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添衣被,发现有衣被单薄的,及时与家长联系,防止出现冻伤。为解决该镇水质较硬的问题,在寝室安装了直饮机,教室安装了饮水机;为解决了住读生洗澡难的问题,在每间寝室安装了热水器。
“爱心热线”时刻关注情感世界
学校不仅开通了“亲情热线”,还设置了亲情接待室,学生可通过视频与家人聊天,架起了沟通桥梁。我校将班主任电话号码和“亲情”号码发放到每个家长手中,要求班主任与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不定期的电话沟通,介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增进了解,寻求互助,一旦出现情况,能够及时与其监护人取得联系。一方面在外务工的父母也能够及时了解子女的情况,减少了担心。另一方面及时将学生情况通报家长,对其子女也有一定的压力和督促作用,使学校内外形成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的合力。
“爱心驿站”及时疏导心理障碍
缺乏自信的孩子,越责备越没信心,严重的会自暴自弃。为此,学校创立了“心灵驿站”——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及时疏导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从寻找孩子的缺点变为寻找孩子的优点,从否定评价变为肯定评价,从责备变为激励。“孩子,别怕,老师和你在一起!”“有什么困难?来,我们一起想办法……”一句句关切的话语,打消了学生的顾虑,他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向老师敞开了自己的心扉。
“爱心呵护”全力筑牢安全防线
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洛阳高小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安全管理网络,校园安全保护做到了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同时,特别注意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每学期对发放三封“致家长的一封信”,提醒家长注意学生交通、防溺水、防火、防伤害、防骗、防自然灾害等等方面的问题。在校内,每年会请专家进行法制、消防、防欺凌、防性侵、自护自救、食品卫生安全、身体健康等方面知识教育和演练,对留守儿童的居家安全也开展专门性的教育引导,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今后该校将继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整合教育资源,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研究关爱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开拓进取,务实创新,进一步发挥其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