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0年10月27日
秋冬季节疫情防控探访——
中小学和幼儿园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如何?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云
  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人员密集,且小孩身体抵抗力比成人弱,学校和幼儿园是常态化疫情防控重点。目前,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16所,在校在园学生幼儿32.7万余人,教职工2.4万余人。这些学校和幼儿园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如何在开展?日前,记者前往随州城区部分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实地探访。
  在市二中校门口看到,每一位进出的教职工和学生通过红外测温和智能人脸识别入校。校内临时留观室内,桌面上分别堆放着各年级师生晨午晚检体温情况登记册。一旁指导学校疫情防控的市中心医院医生林尧正在整理少数学生的验血、CT影像报告单等。
  市二中共有在校生3300多名。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主任包波介绍,开学前全校师生都按要求进行了核酸检测,开学后各班师生坚持每天三次测体温。“先用体温枪测,如果体温枪显示温度异常,再用水银体温计复测。”包波说,体温检测异常的师生会先来到留观室,再次反复测温,并由驻校医生检查咽喉部,查看咳嗽情况等,然后视情况决定是否需前往医院就诊。
  在城南新区白云湖学校,师生同样实行红外测温入校。在学校门卫室内,放着几本由家长们临时送来的学习资料。校长黎晓涢介绍,家长临时给孩子送的衣物、书本等,只能送到门卫室,再联系班主任来取。家长若有事需与老师当面沟通,也是老师戴好口罩出校门来与家长见面。“毕竟家长众多,他们的健康情况学校无法获知,所以为确保安全,家长一律不允许入校。”
  在白云湖学校看到,各班教室内都放置了体温枪和4至6支水银体温计。学校食堂一处入口旁增设了洗手池,池旁放置着数瓶洗手液,上方贴着“七步洗手法”示意图。黎晓涢说,秋冬季流感高发,学校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流感防控两手抓,实行错峰升旗、就餐、放学,并对学生人数最多的一年级实行送餐至教室,尽量减少大规模的人员聚集。
  当日天气晴朗,在位于城南新区涢水社区的博苑童星幼儿园内,各班老师将幼儿的毛巾架抬到室外暴晒。现场看到,各班教室入口处放置着鞋架,整齐摆放着幼儿们的鞋子。该园教学园长蒋丹介绍,幼儿园实行室内室外两双鞋,幼儿和老师每天进教室后先换鞋,尽量保证教室的环境卫生。老师们下班离园前,统一将门窗打开通风透气;每天幼儿离园后,进行全园消杀。
  “有时候来接孩子晚了,能看到老师们对教室里面一点一点地擦、洗、刷,卫生搞得很细致。孩子每天回家还会边唱幼儿园教的洗手歌边认真洗手。”大二班幼儿家长任常青说,每天早上孩子们入园还要先测体温、进行手部消毒。
  8月中旬,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分别适用于高校、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的《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关于佩戴口罩问题,文件明确秋季开学后中小学生应随身备用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无需戴口罩。现场走访看到,我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内学生均没有戴口罩。“各级教育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对各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常态化疫情防控进行检查,督促时刻绷紧这根弦。”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 

   《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摘录:
  加强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体温检测,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重点监测教职员工和学生有无发热、干咳等疑似传染病症状。
  每日开展对校门口、食堂、厕所、教室、宿舍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巡查,发现潜在风险并及时通报和督促整改。
  在保证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组织一定规模的集体活动。在校期间引导学生不串座、不串班、不打闹,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学生应当随身备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标准或相当防护级别的口罩,低风险地区校园内学生无需佩戴口罩。教师授课时不需戴口罩,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当佩戴口罩。
  中小学校在教室、操场、厕所、食堂、宿舍等场所要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并确保运行。正常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做好手卫生。
  学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清洁消毒和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在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空气消毒,并通风换气。在醒目位置张贴海报、标语提示就餐排队时与他人保持距离,避免扎堆就餐,减少交谈。
  学生宿舍实行凭证出入和体温排查,并加强通风换气。每天对宿舍地面、墙壁、门把手、床具、课桌椅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
  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提醒家长加强自我防护,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做好亲子沟通。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学生在校外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家长要及时、如实报告学校,并送医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