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1年07月14日
信贷结构优化要“优”在哪儿
  徐贝贝
  去年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金融系统快速响应,主动作为,认真实施相关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显著增强,同时信贷结构更加优化,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得到了精准支持。
  持续优化调整信贷结构是一个长期议题。当前实体经济恢复尚不牢固,又有高质量发展新要求,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亟须信贷支持。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下一阶段,信贷结构要如何优化,又要怎么调整?
  首先,信贷结构在稳总量上要有保有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贷款平稳增长、合理适度具备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总量稳不是“大水漫灌”,而是在稳的基础上流向更加精准。实际上,结构有保有压已经成为近年来信贷投放的显著特征。其中,“保”的重点是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流入。“压”的方向有房地产领域,在划定贷款增量红线的同时,严查资金违规流入。未来还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等,真正做到该保的保,该压的压。
  其次,信贷投放方向要符合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要求更有效率、全面和绿色发展,相应地,信贷投放也要实现高质量,其中科技创新、制造业发展和绿色产业是重点支持对象。加大信贷支持不是盲目铺摊子,不能一放了之,要真正提升金融与上述领域的适配度。例如,针对支持科创企业,金融机构需要结合企业全生命周期特点,完善支持创新体系,提供真正适合科创企业发展的产品和服务。针对制造业企业,金融机构可以结合自身优势以及区域经济特点打造明星产品,以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等,有差异化地支持制造业企业发展。另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需要巨量投资,金融体系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加大对碳减排投融资的支持,撬动更多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
  第三,信贷投放及管理要更有创新性。支持实体经济,金融机构需尽力而为,并保持可持续性。商业可持续性以及风险水平关乎金融能否长期、可持续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机构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前瞻性地综合考量资金投放、资产负债、利润、风险指标等因素,持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应从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入手,更好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判断企业实质信用风险、提升风控能力中的巨大作用。此外,金融科技还能有效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获客、批量化获客以及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等。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时期,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金融系统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坚定与实体经济共荣共生的理念,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优化调整信贷机构,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