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8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2日
乡村振兴“杏”引擎
—— 银杏谷旅游度假区发展嬗变的密码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易睿其
  虫鸣鸟叫,风拂林梢。初夏时节的银杏谷旅游度假区,游客们肆意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清新与美丽。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位于度假区内的“裸心隐乡”“大乐之野”等品牌民宿,每天基本“客满”,民宿经济持续升温。
  从千年银杏谷的提档升级到高端民宿品牌的集聚,从集体经济壮大到村民共享发展红利,曾都区正以一场农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该区围绕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主要途径,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在文旅品牌、体制机制、社会治理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领域取得有效突破,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位起步,发展民宿经济新业态
  散落林间的树屋、泊于岸边的船屋、悠闲度假的游客……在洛阳镇小岭冲村,今年4月份开业的“裸心隐乡GRAND银杏谷·随州”高端民宿内,游客们惬意享受着悠闲时光。
  高位起步,打造高能级度假区。银杏谷旅游度假区以“全域、全季、全链”为发展理念,将农文旅融合作为主攻赛道,招引“裸心隐乡”“大乐之野”“斜阳耒筑”等头部民宿品牌入驻,逐步构建起“高端品牌引领、社会资本主导、本地业态提升”的发展格局。同时,知名设计师参与打造的珠宝山茶工坊、叁生有杏民宿,不仅提升了区域品质,也成为吸引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创新场景,打造更多消费业态。聚焦“吃住行游娱购”全链条,曾都区对千年银杏谷、新四军第五师纪念地等核心资源提档升级,同时创新消费场景,落日山谷、Velosolutions国际泵道和山地车公园、长江公益之家、Outdoormix自然探索乐园等文旅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乡村从“单点旅游”向“全域体验”转型。当前,银杏谷旅游度假区和新四军第五师纪念地国家级4A级景区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将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在文旅项目的撬动下,洛阳镇创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模式,村集体以自然资源、集体资产入股项目,既实现“两山”价值转化,又保障集体资产增值。2024年,“银杏谷的振兴之路”成功入选新华网“乡村振兴实践案例”,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创新实践,构建利益联结新模式
  银杏谷旅游度假区民宿经济火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曾都区及洛阳镇坚持市场导向,依托项目实施,建立自然资源、集体资产、社会资本合作建设运营、股权结构清晰、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发起建立“银杏谷旅游度假区发展社”,以民非组织形式统筹业态联动、品牌运营和社区治理,对内促进良性竞争,对外提升品牌声量,向上链接资源,向下服务村民,探索旅游度假区精细化治理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村民参与”的共建共享机制。
  “看着家乡发展很快,自己能贡献一份力量,我深感荣幸。”洛阳镇九口堰村支部委员代虎是一名退役军人,2021年底回村担任村支部委员,先后参与了大乐之野、百美驿站等项目的建设工作。他介绍,九口堰村瞄准民宿衍生产业,村集体投资成立一家布草洗涤服务公司,承接大乐之野、叁生有杏等在地民宿以及随州城区酒店的洗涤业务,目前已吸纳7名村民就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洛阳镇实施“新青年行动”,吸引青年人才驻村和艺术创作者驻留;公开招聘29名村干部,建立“有学历、有经历、有阅历”的选育机制,锻造“头雁”队伍。同时,发布“随遇而安、自在小院”合伙人招募令,盘活闲置农房植入小微业态,为乡村注入新鲜活力。
  “叁生有杏”民宿主理人孙皓,2018年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返乡创业。看着众多高端民宿纷纷入驻,让他嗅到发展商机,将房屋进行改扩建打造成民宿,发展颇具特色。
   “四色”为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曾都区以农文旅融合为笔,以系统创新为墨,以“四色”为基(做活红色、绿色、古色、金色“四色”文章),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画卷,全力将银杏谷旅游度假区打造成华中休闲度假知名目的地、农文旅融合发展荆楚样板。
  提升环境,厚植发展优势。洛阳镇按照全区“环境秩序大提升”专项行动要求,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加快推进集镇防洪工程、农村供水体系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整治耕地流出问题,既守住了安全底线,也为文旅发展提供了优美环境。
  改革攻坚,激活内生动力。进一步深化“三资”合作经营模式,壮大集体经济;培育乡村主播、非遗匠人等新业态,让闲置资源“活起来”、乡村经济“火起来”。
  完善配套,优化游玩体验。对照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标准,坚持基础配套先行、公共服务配套原则,完善度假区内公路、旅游公厕、停车场等各类基础设施,自2022年起,閤珠线、龚金线、同柳线、洛明线、同兴集镇刷黑相继完工通车,高标准建成全域旅游循环公路体系,在全镇各重点项目、村委会建成19处充电桩,方便游客交通出行。
  节庆赋能,引爆品牌声量。借助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资源优势,系统策划举办了知音湖北·四季春晚洛阳专场、Velosolutions UCI泵道世锦赛和中国泵道联赛、银杏谷迷你马拉松、秋日大集、银杏谷春节文化活动等一系列特色文旅体活动,持续强化“银杏谷”IP影响力,变“流量”为“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