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8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2日
城乡共绘新图景
——曾都区深入推进“清洁家园”行动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王珊 贺蔚鑫
  城市乡村干净整洁,居民小区环境宜人,城市天际线更加清爽……曾都区以“清洁家园”行动为抓手,聚焦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等重点领域,通过“六大行动”强力整治,涵养文明新风,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实现从“突击治标”向“长效治本”转变。如今,曾都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六大行动”齐发力,城乡环境焕新颜
  曾都区是随州主城区所在地。自“清洁家园”行动开展以来,该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扛起主城担当,聚焦环境卫生、市容秩序、户外广告、农贸市场、建筑工地、清洁家园等六大领域,持续开展环境秩序大提升专项行动,打好人居环境治理攻坚战,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聚焦“扫干净”,全区增加城区主次干道冲洗频次和作业时长,做好餐厨垃圾集中清运、夜市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组织开展全域卫生大扫除,累计冲洗人行道面积690余万平方米,清理转运垃圾600余吨,清洗垃圾收集容器3110余个。
  聚焦“秩序优”,区城管执法局开展市容秩序专项整治,对重点路段开展不间断巡查,规范出门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流动摊贩3.3万余处。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拆除户外广告820处,督促313家门店商家对陈旧破损广告和商家牌匾进行修补,中心城区及周围乡镇单立柱广告全部清零;出动执法人员、社区工作者5867人次,清理“牛皮癣”6.5万余处。
  聚焦“管护好”,全区大力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开展建筑工地专项整治,加大违建摸排力度,保持拆违治违“零容忍”的高压态势。
   集中整治破难点,靶向施策补短板
  曾都区委、区政府高位推进,成立深入推进城乡社区“清洁家园”行动指挥部,形成三级协同作战格局。
  城市区域“四清四整”成效明显。区城管执法局牵头,多部门联动攻坚,重点整治乱丢乱倒、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停乱靠等突出问题。
  重点区域精准攻坚,南郊街道组织13个村(社区)开展城乡环境现场观摩,清理堰塘沟渠、道路两侧枯枝及违建棚屋;北郊街道联合社区干部、物业及志愿者清理楼道垃圾、清除“牛皮癣”,实现楼道通畅整洁。
  农村区域“两清一规”纵深推进。坚持全域覆盖清理整治,突出重点、抓住难点,以主干道沿线、集镇、村湾作为三大整治战区,纵深开展拉网式“大清除、大整治”。清理陈年垃圾、农业废弃物等,清除非法广告,规整农户房前屋后杂物。淅河镇聚焦“路边、水边、户边”问题,取缔流动摊点、占道经营230起,发动6500余名群众参与公共区域整治,打造樊冲村等示范湾组。万店镇开展“村村有示范”活动,建成白果树湾等精品示范点;府河镇实行“三位一体”攻坚模式,日均投入500余人次整治重点区域,推动环境质量整体跃升。
  科技赋能巩固提升整治成效。区城管执法局依托无人机巡查、智慧平台实时监控,建立“发现—交办—整改—验收”闭环机制,处置问题4200余件,整改率达98%。推广“门前四包”责任制,健全“积分制”“红黑榜”等激励机制,将环境整治与文明评选挂钩,推动从“突击治标”向“长效治本”转变。
   全民参与共治理,示范引领树标杆
  5月9日下午,在曾都区东城街道天后宫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会同下沉的市直单位志愿者一起,对居民小区环境卫生进行清扫,铲除楼道内的张贴的小广告,重新粉刷墙体,营造舒心的人居环境。
  像这样的多方联动,在曾都区已成为常态。该区坚持广泛动员、干群协同、快速行动,激发群众参与“清洁家园”行动的热情。
  立体化宣传动员。曾都区坚持“线上+线下”双线发力,构建全域覆盖、精准触达的宣传矩阵。东城街道利用400余块户外电子屏滚动播放整治动态,组织社区工作者入户动员,覆盖群众超10万人次。涢水街道创新“全域行动”模式,包村干部深入村(社区)召开群众动员会、板凳会64场,印发《致居民一封信》,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动员1500余名群众参与环境清理。
  多元化示范引领。该区丰富形式举办基层实践交流活动,创新“典型引路、标杆带动、全域共创”机制,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全域推广、成效整体提升。西城街道依托“家常点”召开庭院会、板凳会,由社区两委牵头制定“楼道公约”,引导居民自发清理楼道杂物、规范停车,评选“最美村湾”“最美楼道”32个,激发群众荣誉感。万店镇推行征信卡机制和“最美湾组”“最美庭院”评选,形成“比学赶超”氛围。何店镇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发放星级标识牌800余块。
  正反教育添动力。洛阳镇和府河镇分别通过“红黑榜”和“正反典型观摩”活动,推动环境整治与习惯养成双提升,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双向奔赴,让城乡更美好。随着“清洁家园”行动的深入推进,一个宜居宜业生态美丽曾都,正跃然在广大市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