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27日
鼓浪屿
鲁钟鸣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最喜欢听的一首流行歌曲是歌唱家张暴默演唱那首《鼓浪屿之波》。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歌曲旋律优美,扣人心扉,寄托祖国人民对宝岛台湾亲人无限的思念,同时也引起我对鼓浪屿这个神秘小岛的向往。
怀揣着满心的期待,去年5月一天上午,我终于实现多年的夙愿,踏上了这片充满梦幻色彩的土地。
鼓浪屿位于厦门半岛西南隅,与厦门半岛隔海相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轮渡四五分钟可达。该岛面积1.91平方公里,居住居民2万多人。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岛上收藏众多古典钢琴沁心典雅,更为其赢得“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等美誉。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我们沿途欣赏着岛上的自然风光。火凤凰树和椰子树高耸入云,枝叶繁茂,展现一派热带的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而那古老的榕树,它们的枝条缠绕,形态各异,有的斜倚,有的歪曲,有的甚至横跨过宽阔的马路,然后继续向上生长,直冲云霄。这些榕树的树干非常粗壮,需要几个人手拉手才能勉强将树围住。
不知不觉就走到海边,几块硕大的鼓浪石不规则连在一起,中间还长出一棵小树,我们站在鼓浪石上进行拍照,身后是波浪翻腾的大海,头顶是湛蓝的天空,心里惬意极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间已经到了中午。在附近买点小吃充饥后,我们继续沿着路线前行。不一会,便来到菽庄花园,花园的大门上方,两个闪光夺目的大字“菽庄”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据说这座花园由台湾富商林尔嘉于1913年建造。他以自己的名字“菽藏”的谐音为花园命名。花园巧妙地利用了天然地形进行布局,全园分为藏海园和补山园两部分。“藏海”寓意着将祖国的山河揽入怀中,不再任人宰割;“补山”则寓意着用人工来弥补自然景色的不足,暗含着山河破碎亟待修补的深意,其建园理念充分体现台湾同胞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园内共有十二景,如枕流漱石、十二洞天、海阔天宫等,错落有致,园中有海,海中有园,动静相宜,展现出江南庭院的精致与雅韵。
下午三点,我们开始登日光岩。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
按照路线指示牌,我们在蜿蜒的石梯上前行,两旁是温润的石壁。一路的说说笑笑,不一会,我们登上日光岩。近距离观察,原来日光岩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题刻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题刻,右侧为“鼓浪洞天”,左侧为“鹭江第一”,可说这是对日光岩的风光很生动形象性的概括。站在这里最高点,望见浮云缓缓地浮过蓝天,海浪一浪又一浪拍打着岩石,发出闷鼓一般的声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仰望,厦门之景尽收眼帘,高楼、马路、榕树、三角梅、蓝天、红瓦都是那么协调而赋有诗意。
一个小时后,我们离开鼓浪屿。坐在离岛的小艇上,我回头留恋地望着这绿色的小岛,沉浸在《鼓浪屿之波》背景音乐之中,“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我坚信,宝岛台湾必将回归祖国怀抱。那时,我一定要到台湾宝岛去看看美丽的基隆港。
(作者系随州市直单位退休干部)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最喜欢听的一首流行歌曲是歌唱家张暴默演唱那首《鼓浪屿之波》。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歌曲旋律优美,扣人心扉,寄托祖国人民对宝岛台湾亲人无限的思念,同时也引起我对鼓浪屿这个神秘小岛的向往。
怀揣着满心的期待,去年5月一天上午,我终于实现多年的夙愿,踏上了这片充满梦幻色彩的土地。
鼓浪屿位于厦门半岛西南隅,与厦门半岛隔海相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轮渡四五分钟可达。该岛面积1.91平方公里,居住居民2万多人。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岛上收藏众多古典钢琴沁心典雅,更为其赢得“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等美誉。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我们沿途欣赏着岛上的自然风光。火凤凰树和椰子树高耸入云,枝叶繁茂,展现一派热带的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宛如一幅美丽的油画。而那古老的榕树,它们的枝条缠绕,形态各异,有的斜倚,有的歪曲,有的甚至横跨过宽阔的马路,然后继续向上生长,直冲云霄。这些榕树的树干非常粗壮,需要几个人手拉手才能勉强将树围住。
不知不觉就走到海边,几块硕大的鼓浪石不规则连在一起,中间还长出一棵小树,我们站在鼓浪石上进行拍照,身后是波浪翻腾的大海,头顶是湛蓝的天空,心里惬意极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间已经到了中午。在附近买点小吃充饥后,我们继续沿着路线前行。不一会,便来到菽庄花园,花园的大门上方,两个闪光夺目的大字“菽庄”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据说这座花园由台湾富商林尔嘉于1913年建造。他以自己的名字“菽藏”的谐音为花园命名。花园巧妙地利用了天然地形进行布局,全园分为藏海园和补山园两部分。“藏海”寓意着将祖国的山河揽入怀中,不再任人宰割;“补山”则寓意着用人工来弥补自然景色的不足,暗含着山河破碎亟待修补的深意,其建园理念充分体现台湾同胞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园内共有十二景,如枕流漱石、十二洞天、海阔天宫等,错落有致,园中有海,海中有园,动静相宜,展现出江南庭院的精致与雅韵。
下午三点,我们开始登日光岩。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
按照路线指示牌,我们在蜿蜒的石梯上前行,两旁是温润的石壁。一路的说说笑笑,不一会,我们登上日光岩。近距离观察,原来日光岩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题刻的“天风海涛”四字横书,其下还有两行大字题刻,右侧为“鼓浪洞天”,左侧为“鹭江第一”,可说这是对日光岩的风光很生动形象性的概括。站在这里最高点,望见浮云缓缓地浮过蓝天,海浪一浪又一浪拍打着岩石,发出闷鼓一般的声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仰望,厦门之景尽收眼帘,高楼、马路、榕树、三角梅、蓝天、红瓦都是那么协调而赋有诗意。
一个小时后,我们离开鼓浪屿。坐在离岛的小艇上,我回头留恋地望着这绿色的小岛,沉浸在《鼓浪屿之波》背景音乐之中,“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我坚信,宝岛台湾必将回归祖国怀抱。那时,我一定要到台湾宝岛去看看美丽的基隆港。
(作者系随州市直单位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