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文明小使者”
曾都区洪山镇双河小学养成教育一瞥
“我当文明小使者,我是文明行为习惯的传播人”,在曾都区洪山镇双河小学,从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心中都“种”下了这一理念。这得益于双河小学多年来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上周,一场“文明之星我来摘”的主题队会举行,拉开了该校新学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序幕。 从小事做起 六(1)班学生邱凯琴是少先队大队长,也是“红领巾监督岗”的值班员。每天清晨,她踏入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捡拾地上的纸屑。在她看来,那一张张纸屑格外刺眼,像是对学校全体师生的讽刺。她弯下腰,无声地捡起一张,放进垃圾箱,再弯腰……这看似举手之劳的简单动作,是很多人不屑为之的,但邱凯琴和同学们始终一道默默地做着。 每学期开学,该校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都是行为习惯规范教育。如升国旗时,如何站立、行礼,学习用品怎么摆放等,事无巨细,老师都要耐心辅导,多次演示,反复训练。一年级班主任李海玲常对学生们讲,要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的男孩子总是收拾不好自己的书本,课桌一团糟。“如果谁的不合格就重新摆放,直到合格为止。”李海玲故意摆出一副冷峻的面孔。面对老师的“严苛”,学生们只得重新收拾。渐渐地,学生们养成了爱收拾物品的好习惯。有家长满意地反馈,孩子在家里,也会自觉收拾自己的小房间小书桌了。 榜样的力量 一名大学生到某大公司面试时,因为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被大公司破格录用。四(1)班班主任陈双阳喜欢对学生们讲类似的故事。她告诉学生们,小事情最能体现人的道德品质。“学生们还小,榜样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尤其重要。”陈双阳说。 四(2)班班主任周月辉不仅平时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还花了很多心思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评选榜样活动,让学生在评比活动中去体验、理解,互为榜样,互相学习。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是榜样,都有榜样可学,学生们争当文明之星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在一次“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的主题班会上,周月辉精心挑选几名小榜样上台,讲述自己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故事。生动的事例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感化了。作为老师,周月辉平时更是身体力行,处处做学生的榜样。 不放弃一个 去年9月,李军转入该校六(1)班学习,老师发现他有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对待学习极松懈,作业书写不认真,无视纪律的存在,还欺负小同学。李军的表现让任课教师和同学们都感到很头疼。班主任孟荣立即进行家访,了解到李军来自重庆巫溪县的偏远山区,因为当地交通不便,9岁才入学读书,父母又常年在外打工,让他寄居在亲友家,平时疏于管理。加之李军是兄弟中最小的,父母一回家就对他百般溺爱,久而久之,李军养成了很多坏脾气。去年,李军家迁到双河,李军便到双河小学上学。孟荣向班级任课教师说明了情况,共同拟定计划,辅导李军学习。不仅如此,孟荣还发动全班学生,在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心。经过一段时间马拉松式的教育,李军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习惯成自然”需要时间,要改掉已成“自然”的习惯更是不易。对此,陈贤慧老师这样说:“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导之以行。不良行为习惯矫正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不到学生改掉绝不放弃。”本报记者马培春通讯员艾旭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