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三换油具

  我是农村金融战线的一名老职工,60年来,我亲眼见到母亲三次更换烧菜油具。
    上世纪五十年代,家里穷,缺吃少穿,有菜无油,农户家中食用油都是从生产队集体分来的,每人每年只分得四两油。怎么吃?母亲就想了个办法,用干净棉布扎了个布饼,炒菜时就将少量的食用油涂在布饼上,在锅里擦一擦后炒菜,算是给菜里放了油,这是我早期看到母亲用的油具。
    七十年代遇上油料丰收年份,分得的食用油多了些,就用铁皮砸了个小圆薄片打弯后当作油具,农村里管这叫“油皮子”。那以后,每次炒菜,母亲就用“油皮子”挑几滴油抹锅。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家里合理安排油料种植,食用油多了起来。这期间,母亲炒菜用上了小汤勺舀油。
    进入新世纪,人们摆脱了贫乏的物质生活,食用油不再限量供应,种类也丰富起来,花生油、猪油、菜籽油、调和油、色拉油……,各种油应有尽有。我回老家,看到母亲炒菜使用的油具换成了长把大勺子,母亲说:“现在炒菜不能只使用一种油,要讲究搭配,讲究营养!”
    如今,食用油不再金贵,人们在追求口味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营养健康,很多人开始控制用油,因为摄入过多可能会引发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等。
    60年来,共和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村村通公路方便了农民出行、搞活经营;农户种田有直补,看病有合作医疗……生活富裕,农民早已告别缺油少盐,逐步进入控制用油健康饮食时代。这一切,让一生辛劳的老父亲老母亲感慨:“这简直是生活在人间天堂啊!”
  
    (吴正义 何清波)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三换油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社会生活篇】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