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让 孩 子 们 学 得 更 好
——曾都区特校实施“个别教育计划”初见成效
作者:马培春
  因材施教,即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观点。对于身体、智力有残障的特校学生来说,这一教学主张更有践行的必要。今秋开学,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推出“个别教育计划”,根据每个受教育者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制订个别教育方案。这一教学方案实施至今已初见成效,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
  
  老师用心了
    今秋一开学,曾都区特校培智部报名学生人数就大大超过预期。其实近年来,培智学生报名人数一直在增加,该校培智部已由最初的一个班发展为四个班,目前在校培智学生有72名。学生的增加自是给教师管理和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如何让这些智力存在不同差异的孩子能学得多一点、走得好一些稳一些,便成了学校领导、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家长相信我们,学生愿意到这里来读书,他们愿意来,我们就要乐意教,而且要教好”、“对每个智障学生负责,不放弃、不抛弃,付出总有回报”、“智障学生也可以学有所成”。该校校长常国明经常这样勉励教师们。今年上半年,他们即开始酝酿实施个别教育计划,到省外多所特殊教育学校 “取经”,并于今秋开学正式推出培智学生个别教育计划。
    据介绍,个别教育计划要求拟出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现有基线水平、教学重点、教学方向、近期教育目标等,内容非常具体。“学生本来就有智力问题,没必要这么严格!”个别教育计划推出之初,有些教师私下里埋怨。得知这一情况,学校领导立即做教师的工作,鼓励他们要对自己和学生有信心,“智障学生只不过是知识层次、能力水平较低而已,找准基线水平,教育方法得当,坚持全身心投入,他们也会有进步!”教师们调整好心态,开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
  
  学生进步了
    为智障孩子制订并实现计划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每迈进一步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王桢只会数到7,写得也不好,我教学目标的第一步是让他数到12,把10以内的数字写规范。重点是让他多练习,平时我要多辅导。”这是培三班数学教师李晓会制订的部分计划。“黄山山的学习能力较差,好动,不守纪律,也不讲卫生。短期目标是让他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坐得住,懂礼貌,注意卫生。”这是培三班语文教师黄旭林制订的部分计划。尊重个体,实事求是,这是教师制订个别教育计划的基本要求。
    培二班女生黄仙云今年9岁,中度智障。她学习习惯较差,不知道上课和下课,常常独坐一隅,重复刻板的动作,嘴里自言自语,活动要有教师领着,到哪儿手里都会拿样东西。班主任陈莉为她制订正面强化法、现场模仿疗法、小脑平衡训练等多项针对性强的计划。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尤其关注她,一旦发现她有行为问题出现,就及时给她找个榜样,让她在真实的环境中,即时模仿、练习,从而知道正确的做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黄仙云的行为习惯有了进步,上课时注意力也集中了,见了老师总是笑脸相迎。
    “老师跟我讲的更多了,有时还把我叫到办公室里给我讲。我认得好多字了哟!”“我不尿裤子了!”记者走进培一班,孩子们争相道出自己取得的进步。个别教育计划推行两个月,该校组织实测发
  现,学生进步明显了。
  
  家长开心了
    “我觉得挺好的,一个娃儿一种教法。本来孩子们就不同嘛,这样教肯定好些。看到孩子有了进步,我也开心!”临近放学,一位来接孩子回家的陈姓家长如是说。
    据介绍,有的家长并不关注孩子的成长,甚至几周都不到校看看孩子,带着甩包袱的心理将孩子留在学校;还有些家长对孩子太过娇惯,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个别教育计划涉及的成员不仅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家长也是其中关键的一员。计划制订出来后,需要由所有成员签名通过,对计划实施效果的实测和评估也由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家长应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有意训练孩子,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短期内孩子的进步不会很明显,家长要有耐心和思想准备,给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予以充分的肯定,让孩子的潜力发挥到最大。
  
    (本报记者 马培春 通讯员 周建军)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 孩 子 们 学 得 更 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