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打开心灵之窗
——走进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视障班
作者:陈云
  人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而,对于视障儿童,上帝向他们关上了这扇窗,他们的眼前一片黑暗。但他们的世界却渴望“看到”光明。他们渴望学到知识,渴望融入这个社会,渴望感受春的花红柳绿、秋的片片金黄。
    今年秋季,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首次开设视障班,为视障儿童打开了一扇认知世界的窗。开学一个多月了,他们在学校过得怎样,学得开心吗?近日,记者就此走进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视障班——
  
    “孩子,咱们可以上学了”
  
    10月10日,家住曾都区唐县镇的张高健、张高康两视障兄弟,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了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视障班的教室。快七岁了,这还是兄弟俩第一次走进课堂。把孩子送到教室时,母亲拉着儿子们的手说道:“孩子,咱们终于可以上学了!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今年秋季,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首次开设视障班。10月10日,该班正式开学。目前,视障班有4名学生,其中张高健和张高康两名全盲,另有两名低视力学生,年龄分别为8岁、15岁。4名学生都为住读。学校为视障班配备有2名专职教师和1名生活教师。开设课程与课程所学内容与一般普通小学一致,只是将汉字变成了盲文。
    走进教室,记者看到教室从前门到后门的一条路线,都辅设有盲道;黑板上贴着用红纸剪出的六个圆形;学生的半圆形课桌上放着盲文写字板、一张张盲文专用书写纸和一本本盲文教材等。老师袁再芸正在给孩子们放音乐,是一首旋律欢快的经典儿歌。学生们一边听着,一边捏着手中的橡皮泥。
    据袁再芸介绍,4个孩子以前都没有进过盲校学习,所以开学之后,不管是以前在普通学校上过幼儿园的8岁的丁富(化名),还是有一定认知能力的15岁的丰杰(化名),还是什么都不会的张高健兄弟俩,盲文对他们而言,都是从零开始。盲文为“六点字”,盲文书写,是以手代目。这一个多月以来,4名学生都已基本学会了用盲文写字板书写盲文,也都学会了定向行走。学生们也告诉记者,他们在学校学习得很开心。
    下课铃响了,4个小家伙不用老师领着,沿着盲道走出教室,教室外的过道与操场之间的两级台阶,他们都很顺利地自己走下来,然后到操场上一块玩儿去了。“刚来时,他们也把握不准台阶在哪,也不敢自己上下台阶。后来,我们就带着他们一遍遍的感受,告诉他们出了教室走到第几步时就是台阶。现在,他们自己上下台阶都没问题了。”谈到学生的进步,袁再芸老师脸上挂满了笑容。
  
    “虽然辛苦,但希望他们能多学点”
  
    孩子们虽然眼睛看不见这个世界,但他们却很渴望用心去认识这个世界——他们都很喜欢与人交流。待记者在教室与老师交谈了一会,孩子们消除了对记者声音的陌生感之后,小家伙一个个都围了过来,主动与记者交流,问道“你是谁”,“你到我们班来有什么事”等。
    “你看,孩子们都是挺喜欢与人交流的。说明他们渴望融入这个社会,所以,即使再辛苦,我们也不会放弃,我们希望他们能多学点文化知识与生活基本技能。”袁再芸对记者说道。
    视障班现有的两名专职老师,虽然在开学之前,于9月2日赴省视障教师培训中心(武汉盲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学习,但两人之前都没有任何对视障儿童的教学经验。另外,班上4个孩子除了视力有缺陷以外,还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缺陷,比如张高康的左手无力,书写盲文比其他的孩子更困难些;丰杰的听力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等。所以,对于4个孩子的教学,两位老师感觉比较辛苦。
    每天5个多小时陪着学生,除了课堂上教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对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张高健两兄弟,就连上完厕所如何穿好裤子也必须手把手教。学生渴了,帮学生倒开水;橡皮泥等东西掉了,一遍遍地帮学生捡起来;学生找不到方向感,老师想各种方法教学生感受……
  
    “视障教学,对于我们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视障教学,目前对于学校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学校副校长周建华告诉记者,“特别是涉及到盲文书写、定向行走、盲童心理学及视障康复等的关键教学技能,都不是短时期内能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的。需要一个学期甚至几年的摸索,才能运用自如。”
    另外,根据相关统计,我市视障人数应为2.8万人,视障儿童基数应该较大,这说明我市还有很大一部分适龄视障儿童未能入学。学校表示,将尽快争取班额能达到10人左右,确保视障儿童能受到正规的教育;同时也将加大对视障师资的培训。
    对于视障儿童的教育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袁再芸希望家长不要因为心疼、担心孩子,而将孩子的衣食住行等一手包办,应该尽可能地让他多掌握一些基本生活技能。
  
    (见习记者 陈云)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开心灵之窗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