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关注细微处
  下午,我随堂听二年级王元荣老师的课,王老师宣布上课时,学生们随着班长的口令很快站起来。有一个孩子虽说人站起来了,却侧着身,躬着腰,埋着头,两手在书包里翻找着什么。细心的老师发现了,期待的望着他,这孩子不知道老师在看他,更没有意识到他正在违背常规,仍旧神情专注的找东西。老师朝着他走过来:“晓强,大家在等你哩,准备好了吗?”一脸的微笑,满目的期待,语调平静安详而又亲切。孩子这才回过神来,连忙停下手里的动作,正身站直,神情紧张地告诉老师在找书。王老师很快帮他找到了书,拿出来置于桌面,抚摸了一下他的头安慰道:“不要紧。”然后放眼全班,“那么我们上课吧。”师生问好落座,教学活动开始。
    我打心眼里赞赏这位老师,她办事认真,心思细腻,繁重课时的劳累没有使她忽视不经意间的课堂细节。面对着一个违规的孩子,她以自然而又快捷的方式予以处理,整个过程也就一两分钟,但是却让每个孩子在接受了课堂常规教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课堂的温馨。她给我们一个启示:常规管理的着力点在平时,在细节,在每一个春风化雨的瞬间。
    我打心眼里赞赏这位老师,还因为她心态平和,方法得当。显然她是一位有经验的老师,二年级的孩子,上课了忙于找东西,是习惯形成初始阶段常有的现象。学生无意捣蛋,只是需要老师适宜的提示和引导。该老师深谙此理,面对类似问题,用目光、微笑、话语和行动将春天般的温暖奉送给孩子,使孩子行为得到矫正的同时,心灵也获得滋养。也许,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忘却了课堂内容,但偏偏能记住帮忙找书这件事。
  
    (汪兴勇 吴大才)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关注细微处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