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班官”扎堆到底好不好
关于我市部分学校班干部大额化现象的调查
  本报记者 彭润
  
    一个数十人的班级,近半数学生是班干部!对此,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不少。前者认为,这可以让更多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后者则认为,这是社会不良现象对校园的影响……
    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学校,发现班干部大额化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老师们认为,这是适应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一种体现,也是应对“超级大班”现象、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一种良策。对此,一边倒的表扬或者批评都不恰当,关键是老师、家长要适时给予引导,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
  
  
    精细化管理出“班官”
  
    9月13日上午,随城东关学校,记者在课间询问了部分学生对当班干部的看法,孩子们的踊跃超出记者的想象。“学生有愿望,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予满足。这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东关学校敖艳梅老师认为。
    敖艳梅老师介绍,东关学校平均每个班约有70名学生,每个班设置班干部20名左右,约占班级总人数的30%。其中,设正班长1-2名、副班长5名左右,另有各科学习委员、小组长。在曾都区实验小学,班干部人数约占到了班级总人数的50%。在常规班干部之外,他们还设置了校长小助理、班主任小助理等职务。在府河中心学校等乡镇学校,此种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
    “一个班设置这么多的干部,是适应学校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客观原因是‘超级大班’的存在,‘班干部管班干部’可以让孩子们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减少老师的管理难度,主观愿望则是让孩子们的长处得以发挥,增强孩子们的责任心。”谈起如此设置班干部的初衷,曾都实验小学老师平静如是说。她举了一个例子,该校除常规学科外,一些兴趣小组也配有学习委员,这个学习委员不一定在其他文化科目成绩上有上乘的表现,但一定是在某些兴趣爱好方面比较擅长的。“我们选他做学习委员,帮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说不定还能促成他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呢。”平静老师认为。
  
  
    合理引导至关重要
  
    班干部大额化争议在于,这是否会助长孩子们的功利心,使得社会上的某些不良习气误导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记者在采访中获知,确有一些不良现象,如家长利用私人关系要求老师让孩子当干部,有的学生为了获得职位私下“拉票”,等等。
    针对这些现象,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至关重要。第一步,是在选拔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各尽其能。部分学校通常采取的选拔方法是:老师提名、自我推荐、学生投票等,老师观察该生在行为、思维、品德方面的特点,让其担任适当的职位。对一些重要职位,如少先队干部选拔,还设有分组讨论、集体劳动、个人演讲等环节。
    “班子配齐”,有章可循,东关学校班主任老师陈红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做法——组建两套“干部班子”,形成竞争氛围;制度细化,让班干部们有章可循、各尽其责;老师注重督促,以防走偏;多与家长沟通,让学生的责任意识延续到校外。
    在这一系列环节中,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环——家庭教育。多位老师在采访中表示,家长为孩子“求官”的行为可以理解,但这既让老师处于尴尬的境地,也有可能让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对于这种现象,老师们表示,多半会给学生安排一个小职位,比如负责擦黑板、监督教室卫生等。“更好的办法是,建议家长不要直接过问,可以督促孩子直接与老师沟通。”平静老师认为。“毕竟,在这个过程中,核心还是学生,最终的目的是让他们能更好地成长。”
  
  
    消除错误“官念”影响
  
    选任班干部是把“双刃剑”,用得好,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用得不好,则伤害了孩子的幼小心灵。
    “大多数孩子的想法很单纯,他们只是想通过当班干部展示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对他人有所帮助。”老师们反映。对于这样的学生,要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通过担任班干部职务,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使其心智在服务别人、成就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在错误“官念”的影响下,只是想在同学们面前显得威风一点。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实职。更重要的,要跟家长沟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在采访中,许多老师表示,随着学校管理的精细化,班干部的大额化不可避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顺应发展的一种表现。只是,如何真正帮助学生的成长,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关于我市部分学校班干部大额化现象的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科教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