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冬的温暖
作者:陈云
本报记者 陈云 通讯员 娄松 12月1日一大早,在冬日早晨静静的阳光里,记者和随县厉山高级小学的几名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到离镇区不远的星炬小区。前次来此家访,懂事的罗金枝、留守在家的雷自鸣一直令学校老师们牵挂着。 快到二年级学生罗金枝的家时,其父迎了出来,高兴地握手、请进屋递椅子,而全程没有讲一句话,校长刘承敏告诉我,罗金枝父亲是位聋哑人,母亲患有精神病,孩子的生活多亏了年近80岁的奶奶。 “穿这冷不冷?家里冬天的袄子够不够?”刘校长关切地向罗金枝问道。 一个月前,罗金枝的奶奶一个人来到厉山高小,一进校门便问“哪位是校长”,说自己有事找校长。原来,罗金枝父亲平时用来接送女儿上学的摩托车被偷了,丢了家中最值钱的家当,懊恼的他回家后难过地哭了,并说不再让罗金枝上学了,罗金枝说,“家里还要买米,没有钱再买摩托车了”。后来,在学校及邻里的劝说下,罗金枝坐在父亲从伯父家借来的摩托车后面,又到校上课。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把书读下去。”金枝的奶奶用衣角擦着眼泪说,“您放心,娃子在学校学习很认真,又懂事,我们一定会好好照顾她的!”为了宽慰老人,几位家访老师一直向老人家重复着这几句话,并鼓励罗金枝好好学习。 拐几个弯,我们来到了同一社区学生雷自鸣家中。雷自鸣母亲长年在南方打工,自己在家跟着外婆一起生活。雷自鸣外婆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孙子越大越内向了,不肯讲话。”一直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的何雪峰老师,立刻向老人家建议道:“那就让孩子的母亲明年不出去了,母亲回来了,孩子脸上的笑容也就会回来了。在随县某个餐馆或工厂打份工,还可以顾上孩子……”临走时,家访的老师们还在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一起温暖着这个寒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