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信息“铺路”
——广水市返乡农民工创业故事
通讯员 邓晓东 李友霞 “信息就是效益”。广水市应山办事处前河村的熊义泉总是这样对大家说。的确,熊义泉能有今天的成绩,全靠信息铺路。 熊义泉从一个普通的农民能够走到今天在北京拥有8处铝合金、塑钢加工门店、在广水市应山办事处拥有一家家具加工企业和四间门面房的资产,全靠他自己的智慧和灵通的信息。 1997年初,当时只有30岁的熊义泉得到信息——北京的铝合金加工生意比较走俏。回到家和妻子商量后,夫妻二人带着从信用社贷来的40万元到北京闯天下。第一年,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加工技术人才,也没有承包到大型的建筑工地,夫妻二人没有挣到多少钱。但是,他们并没有灰心,而是想方设法寻找技术型人才,开动一切可以开动的力量,把自己加工出来的铝合金产品推向市场。 由于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处理得比较好,他们的产品很快占领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市场。8年来,他们不仅还清了银行的所有贷款,而且,公司规模迅速扩大。 2006年初,熊义泉得到消息,家乡正在招商引资。他找来在外混得比较好地同乡商量,决定合伙在家乡投资兴业。2006年11月,一个两人合伙投资的家具加工型企业在广水市应山办事处正式开工。目前,公司已招用当地工人74人,公司的订单、订货电话越来越多,效益也一天天好起来。 提起在家乡创业的感受时,熊义泉说:“没有家乡政府的优惠政策,没有家乡领导的正确决策,没有家乡人民的大力支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公司,就没有我在家乡的一片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