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 云
俄罗斯世界杯上,首次引入VAR技术(即视频助理裁判),让点球的裁决趋于公正,成为本届世界杯的一大亮点。
高考正在进行网上录取。在此阶段,考生及家长不需要满世界跑关系、找门路,在家坐等学校录取,对应的分数考取对应的学校,几无悬念。
这个暑期,最牵动人心的两件事交织在一起。它们的共通点何在?大概有两点:一是公平性,二是科技的力量。
本届世界杯上演了诸多“不可能”。国家人口仅30多万人的冰岛队杀入世界杯,比利时队突破历史获得季军,克罗地亚队首度打进世界杯决赛。俄罗斯队不仅没有在小组赛淘汰,还神奇地打进了16强。南美球队无缘4强,创88年来最差战绩,世界杯变成了欧洲杯。日本队在小组赛中以2:1战胜哥伦比亚,成为历史上首支在世界杯战胜南美球队的亚洲球队。
“不可能”何以变成“可能”?人们说,“足球是圆的”,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还有人说,“足球是90分钟的比赛”,终场哨声未响别论输赢。巨大的不确定性,这就是足球的魅力。本届世界杯,就上演了多次逆转和“绝杀”好戏。在绿茵场上,各队拼技战术,拼体力耐力,拼团队精神,还要拼点运气。
这一切的前提是竞赛机制的公平性,否则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足球丑闻将层出不穷。美国最强大富有,但本届世界杯被淘汰出局;中国人口最多,仅一次打进世界杯;德国队是卫冕冠军,却出人意料止步于小组赛。不行就是不行,无关富贵贫贱、强大弱小。在世界杯竞技场上,小国、弱国与大国、强国平起平坐。
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人们至今耿耿于怀。韩国队在裁判的护送下历史性地杀进了四强,世界杯被染上了污点。如今,凭借人工智能,高科技运用于赛场,再也不怕裁判“错判”了,连“上帝之手”也被盯死了,比赛的公平性有了保障。这对靠犯规占便宜的韩国队是致命的,本届世界杯上,韩国队就尝到了苦头。
世界杯作为观众最多的竞技体育之一,依托高科技,弥补裁判的缺漏,减少甚至杜绝误判,呈现出最公平的竞技,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高考亦是如此。教育公平被称为社会公平的基石,而高考公平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象征。
高考公平性体现在从入学到考试,从招生到录取的整个过程。从高中入学来看,公办高中优质资源是稀缺资源。近年来实施的中考招生“名额分配”制度,体现了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和导向性,让更多初中毕业生有机会享受优质高中教育,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学生,这体现了起点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是高考在公平性上最为人们称道的品质。在刚性的高考录取标准面前,出身、财富、地位一概不论。借助互联网技术,招生过程公开透明,全部网上进行,录取结果自动生成,任何人、任何机构无法插手,从根本上杜绝了暗箱操作,让人情关系、走后门等没有市场,这体现了程序公平。将传统志愿调整为平行志愿、清理规范乃至取消高考加分、对农村学生实行专项计划等改革,体现了公平选才的原则。
前些年,保送生制度、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有些变味了,公平性屡受质疑,现在正在改进。
俄罗斯有句名言:“不看人行事。”无论世界杯,还是中国的高考,因为不论出身,不看人行事,才公平、持久,受到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