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26日
用好用活现场教学资源 推动党性教育走“新”更走“心”

姚 瑶


  作为干部教育培训课程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发展,党性现场教学以其独特的实景感、体验性和代入性,成为破解党性教育“抽象化”“形式化”难题的关键抓手。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实践证明,只有将党性现场教学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教育载体,才能让党性教育从“理论灌输”走向“心灵对话”,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感悟”。
  一、紧扣党性内核选准“点”,筑牢教学根基
  紧扣党性内核,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社会实践资源,是打造高质量现场教学课程的基础。近年来,焦裕禄干部学院抢抓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历史契机,积极打造跨区域现场教学点。
  结合学习,高质量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活动,首先就是要坚持服务中心、分类打造、多点推进、串点成线原则,系统开发我市现场教学点。一是聚焦市委“整体提升环境、建功支点建设”目标定位,尽快将专汽应急、农产品加工、文旅三个千亿元产业等教学亮点纳入现场教学点开发范畴。二是全面梳理本市区域及周边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资源,根据现场教学点的主题、类别、分布,着力打造主题鲜明、成效明显的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精品线路。三是充分结合现场教学班次学员背景、学习需求、教学点基础设施情况等,动态调整现场教学资源库。
  二、深挖精神内涵讲透“理”,强化思想引领
  现场教学资源的感染力,源于对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焦裕禄干部学院的讲解员从不满足于“讲述故事”,而是擅长通过“小细节”阐释“大道理”,让党性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思想引领。如现场教学《黄河的见证》,讲解员没有罗列黄河治理的宏观史料,而是聚焦焦裕禄的三个“微观瞬间”。这些细节让“科学求实”“亲民爱民”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焦裕禄身上可触摸的政治品格。学员在聆听中能自发感慨:“原来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原来‘人民至上’藏在这些细节里。”
  结合学习,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活动,关键在于注重将新时代的先进典型与先进事迹融入课堂,以最真实、最生动的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干部。同时,要扎实开展基层调研,深入挖掘地方红色遗址、革命旧址、乡村振兴示范村等教学资源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时代内涵,以此激发干部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三、创新体验形式激活“情”,促进情感共鸣
  党性教育的本质是“心灵对话”,而创新体验形式能让现场教学资源成为“对话”的桥梁。焦裕禄干部学院最引人深思的,便是其打破传统党性教育“我讲你听”的单向模式,通过大量沉浸式、体验式、情境式等互动教学,让学员在身临其境中感悟焦裕禄精神,于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与感染。如沉浸式党性教育课程《您好,焦裕禄》,以“情境还原”激活历史记忆;现场教学课程“幸福张庄”的“四同”教学,通过“体验实践”深化情感认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沉浸式案例教学课程《传承——做焦裕禄式最美奋斗者》,以“互动分享”促进思想碰撞;《激情教学:唱响主旋律,奋进新征程》,以“红歌嘹亮”点燃精神火炬,党性教育在沉浸式体验中真正融入学员的思想深处。
  结合学习,创新开展“体验式”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就是要求我们依托地方历史文化、廉政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特色产业、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等教学资源,充分运用沉浸式、情景式、访谈式、案例式等教学形式,搭建起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交流平台,让学员结合体验谈感悟、谈收获,不断深化对党性内涵的理解与认识。
  现场教学资源是党性教育的“富矿”,用好用活这一资源,关键在于坚守“党性内核”、深挖“精神富矿”、创新“体验形式”、织密“资源网络”。作为党校教师,我们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让每一个现场教学点都成为淬炼党性、铸魂育人的生动课堂,切实推动党性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刻骨铭心。
  (作者系随州市委党校党性教研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