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砂子小学的“留守生之家”

  两年前就“吵着要住校”的留守生万亮,终于如愿以偿了。
    万亮是曾都区唐县镇砂子小学四年级学生,爸爸妈妈在广东打工。他读二年级时,看到别的小伙伴都住到了学校,也跟外公外婆“吵着要住校”,可外公到学校一看,学校的食堂低矮破旧,学生寢室又多蚊虫,断然拒绝了宝贝外孙的要求。
    由于资金紧缺,学校的许多房屋设施亟待整修。校长项东介绍说,作为农村基层学校,照顾好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一个重要任务。终于,砂子小学的情况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今年4月,在翻修旧房的基础上,新的学生食堂及餐厅动工了,9月,食堂从原来的危房中搬进了焕然一新的房屋中,并添置了电蒸饭柜、消毒柜、冰柜等炊事器具。学生吃饭也配有电视、桌椅,宽敞明亮的餐厅。学生宿舍及床铺也整修一新,安装了水管,更换了防蚊虫的纱窗。同时,学生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特别是关爱留守学生的制度进一步完善落实,把学校建成“留守生之家”的设想正一步步实现。
    这时,万亮的班主任老师周中家发现,全班32名学生31名住校,只有万亮一人走读。而每次布置的课外作业,其他同学20分钟就能做完,而万亮时常不能完成,甚至忘记了做。周老师专门到万亮的家中家访,其外公说,问万亮的作业,他总是说在学校做完了,一回来就只是玩,根本听不进外公外婆的话。周老师建议万亮住读,老师们好辅导他做作业。万亮的外公说,孩子老早就想到学校住读,以前自己和老伴的身子骨还硬朗,服侍小外孙没问题,他爸妈寄回来的钱也够开销,就没同意孩子的要求。今年学校的新食堂建好后,自己跟村邻们一起到学校看过,那比我们家强多了,跟城里的餐馆差不多,饭菜有荤有素,价钱也不贵,太好了,听说许多到别的学校读书的孩子都回来了……
    周老师以为老人立刻会爽快地送外孙来住读,不料老人欲言又止,叹了一口气。原来,万亮的母亲近年患病,已经不能进厂做工,其父的工资本来不多,又要生活又要治病,现在已无力承担万亮住校的生活费。周老师立即将万亮的家庭情况向项校长反映,为万亮申请到特困生生活补助。
    万亮住校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不仅学习认真踏实,还当上了班长。记者问他住校学习生活怎么样,他高兴地说:“比自己家里好多了!”
  砂子小学的学生们在新餐厅里快乐就餐
  本报记者张顺通讯员李晓安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砂子小学的“留守生之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