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中有农天地宽
记曾都区农办主任王春友
王春友是一个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感情的人。 今年54岁的他,从1976年到农科所任植保员至今,一直在农口工作。 2002年,王春友由曾都区农业局局长调任曾都区委办副主任、农办主任,并兼任曾都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 曾都区农办副主任刘梦等农办工作人员认为,“班长”王春友为人和气可亲、任劳任怨,最突出的成绩是 “大力推进了曾都区的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 没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曾经是曾都区的切肤之痛。王春友上任后,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企业从不设门槛,而是全力搞好服务,缺什么补什么。他支持新华米业公司征地建厂,成功申报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助金银丰麦面公司发展订单农业,扶持新欣牧业发展3000亩生态立体养殖,与金融部门协调为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新华米业公司负责人说:“王主任为人实在,诚心为企业办实事,无官架子!”经过王春友等人的努力,曾都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一个没有,发展到现在的196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5个。 推进新农村建设,王春友更是不遗余力。对区农办驻点的安居镇范岗村,农办向上争取20万元资金帮助该村完善基础设施和村庄整治。并向省农办争取15万元加上村民入股,用这些资金为村民提供小额低息贷款发展食用菌产业。区农办还督促其他驻村单位支持新农村建设,曾都区组织了56个工作队到驻点村指导和扶持新农村建设。全区新农村建设从试点村15个,扩大到重点整治村103个,其中三里岗镇吉祥寺村、洪山镇温泉村和尚市镇群金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这些村庄的面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村民们的感激和道谢,王春友总是说:“能为你们做点事,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本报记者董斌通讯员姚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