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20180416期 >> 第A2版:综合新闻
“木匠”的红色情怀

  

本报记者 包东流
  4月12日,位于曾都区北郊孔家坡的何立洲工作室内,雕刻机“咚咚咚”地低声轰鸣,何立洲将描好字的香樟木料放在雕刻机上,用力摁住。锯条沿着铅笔线缓缓行进,木屑四飞。10分钟后,锯条在木料上“画”了一个蜿蜒的“毛”字,回到起点。
  “这是初雕,还要经过打磨、上漆等工序。”说话间,何立洲小心翼翼地将雕刻好的“毛”字从木料上取下来,放到工作台上。
  工作台上,摆放着一幅已经完成的作品。“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十四个紫红色的木刻字有序排列在牌匾上,让人感受到一代伟人吞吐山河、雷霆万钧的磅礴气势。
  今年65岁的何立洲是随县厉山人,早年当过木匠,开过家具厂,后来迷上了雕刻毛泽东诗词。“我们这一代人对毛主席的情感,是你们体会不到的。”何立洲对记者说。
  2003年,何立洲雕刻了一幅毛泽东的诗词,无偿捐赠给毛主席纪念堂,后来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还给他寄来一封感谢信。“管理局还赠送给我一套毛泽东诗词墨迹选。”何立洲说,“这为我雕刻毛主席的诗词提供了很好的摹本。”其后,何立洲陆续将作品无偿捐赠给韶山毛泽东广场等红色圣地。
  何立洲的工作室内,堆满了木料和工具,还有一些做好的凳子。何立洲告诉记者,因家人对他的爱好不理解,他就制作一些桌椅,批发给卖家具的商家,赚的钱都用来做雕刻。“以前办家具厂赚了一些钱,家人的生活不用我操心,我现在唯一的爱好就是琢磨怎么将木刻做得更加精美。”
  只读过3年书的何立洲,自己摸索出雕刻的工序——先将毛泽东诗词的真迹拓到纸上,放大打印出来,然后将诗词描到木板上,制作出模具。再用模具描到原料上面,然后雕刻出模型,再经过打磨、上漆、粘到牌匾上。“一幅木刻的毛泽东诗词,总共要经过近30道工序,很繁琐,譬如打磨的砂纸就有3种,上漆包括3道底漆、3道油漆和一道清漆。”何立洲介绍。
  “今明两年,计划再制作六幅作品,捐给井冈山、韶山、延安、古田等地。”何立洲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完成两幅,其中一幅计划下月送到井冈山去。”
本报记者 徐斌 摄

更多>>  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木匠”的红色情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