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鸭稻共育”打造绿色食品
——大洪山景区探索生态种养新模式
  

通讯员 王敏
  一畦畦齐整的稻苗迎风起舞,稻田里,一群特殊的“打工者”——500只麻鸭在赶鸭人竹篙的指挥下正在埋头苦干,它们像卫士般在田间来回穿梭,时而“踩草”时而“啄虫”。这是笔者近日在大洪山风景名胜区长岗镇黄木淌村厚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养基地看到的一幕。
  “鸭稻共育”是黄木淌村在今年3月引进的生态农业项目。它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该模式主要利用麻鸭在田间活动进行除草灭虫,鸭粪作为有机肥还田,使稻谷达到绿色有机的标准。
  “通过这几个月来看,是比较成功的。首先秧苗长势非常好,而且田里面没有病虫害,这是其一。其二沟田里因为没打药没打肥,有很多虾、鳝鱼。这也为我们明年发展‘多栖种植’指明了方向。”种养基地的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目前该公司一期流转土地200亩,投资500万元,预计2018年最少达到1000亩,养鸭5万只以上的种养规模。老百姓将按照每亩600元,每两年递增5%的租金流转土地,通过流转土地和参与土地管理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
  因为产品绿色有机,所以不愁销路。“预计亩产大米400公斤,届时将全部制成每袋2.5公斤的小包装,按照每袋不低于100元的价格定位,面向中高端消费群体。大洪山的生态环境好,没有工业污染,水都是山泉水引下来的,是 水河的源头,因为有品质保证,现在已收到不少订单。”黄木淌村支部书记戴章保说。
  “绿色鸭稻”将为养生大洪山再增一张绿色名片,将让所有到大洪山的游客感受到,大洪山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精致的食材。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鸭稻共育”打造绿色食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